-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海洋大学细胞生物学课件15基因表达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02
(二)线粒体蛋白质的跨膜运送 这些蛋白质的合成和输入细胞器大体上要涉及到4个步骤: (1)在细胞质溶质中合成多肽前体物; (2)前体物和细胞器表面的受体结合; (3)穿过并移进细胞器膜; (4)前体物被加工成成熟多肽。 有些蛋白质进入细胞器的跨膜运动也是利用信号机制。 第六节 蛋白质的细胞定位 由胞质溶质运送到线粒体或叶绿体的蛋白质,输入前是以前体蛋白的形式存在。 前体蛋白在氨基端有一段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各种信号序列的长短不等,约为20-80个氨基酸残基,在线粒体蛋白质的跨膜转运中起着关键作用。 1. 线粒体蛋白的跨膜运动 (1)线粒体蛋白的前导序列及其受体 第六节 蛋白质的细胞定位 ① 含有较为丰富的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穿插在不带电荷的氨基酸序列之间,对牵引蛋白质跨膜具有重要作用 ; ② 不含或基本不含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 ③ 序列中羟基氨基酸(尤其是丝氨酸)的含量较高; ④ 整个前导序列可形成既具亲水性又具疏水性的两性(amphipathic)?-螺旋,这样,可凭藉外正内负的膜电位,使前导肽及其所牵引的蛋白质得以顺利过膜。 线粒体前导序列的特点是: 第六节 蛋白质的细胞定位 线粒体蛋白质特有的导肽序列 (a) 导肽的线性序列;(b) 导肽的折叠后的氨基酸残基的分布图 第六节 蛋白质的细胞定位 内、外膜接触点 线粒体外膜 线粒体内膜 受体蛋白 成 熟 线粒体蛋白 线粒体蛋白质前导序列跨膜运送时,首先被其外膜上的受体蛋白识别并相互结合,在电化学梯度势能的驱动下跨过内、外膜的接触点(membrane contact site),尔后靠ATP水解能进一步进入线粒体基质。 第六节 蛋白质的细胞定位 蛋白质输入线粒体基质示意图 跨越线粒体双层膜的蛋白质还需进一步分别定位于内膜、外膜和膜间隙。 线粒体前导序列的不同部位在蛋白质的跨膜运输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也就是说前导肽不仅能引导其所在蛋白质进入线粒体,而且还含有指导蛋白质到达细胞器中一些的空间结构部位的不同导向信息。 (2)线粒体跨膜蛋白的分拣定位 第六节 蛋白质的细胞定位 输入蛋白在输入之前,首先要与伴侣蛋白Hsc70结合,而去折叠。线粒体外膜中有输入受体蛋白(如TOM20和TOM22),可识别基质定位序列,并与之结合,将前体蛋白送入外膜通道(由TOM40构成)。 1、线粒体基质蛋白的输入 定位于基质中的蛋白质还要再通过内膜通道(由TIM23和TIM17)进入基质,在此部位外膜和内膜紧贴在一起。 translocon of the outer membrane, TOM translocon of the inner membrane, TIM import receptor 定位序列在基质中被蛋白酶切除。在内膜转移通道处有基质Hsc70陪伴蛋白,该蛋白与TIM44接触水解ATP,驱动基质前体蛋白转运到基质中。多肽链在伴侣蛋白作用下折叠和装配成三维和四维结构。 TOM20/22 线粒体内、外膜接触部位电镜图 ①一次性穿膜蛋白 ②二次穿膜蛋白 ③多次穿膜蛋白 2、线粒体内膜蛋白的输入 ①一次性穿膜蛋白 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的CoxVa亚基,其前体蛋白的N末端含有基质定位序列,此序列可被TOM20/22输入受体识别,通过外膜的通用输入孔和内膜的TIM23/17转移复合物输入到基质中。输入过程中,基质定位序列被切除。CoxVa含有一个疏水性停止转移序列(stop-transfer sequence),当蛋白质穿过TIM23/17通道时,停止转移序列阻止C-端穿过内膜,然后肽链转移到脂双层中。 ②二次穿膜蛋白 肽链含有基质定位序列和2段内部疏水区(Oxl 1定位序列),肽链进入基质后,基质定位区被切除。Oxl 1疏水区被内膜中的Oxa 1蛋白所识别,并将蛋白质插入脂双层中。 ③多次穿膜蛋白 这类蛋白质N末端没有基质定位序列,而肽链内部含有多个定位序列。如ADP/ATP对向转运体(antiporter),此蛋白含有6个穿膜区为定位序列,外膜中的TOM70可识别内部定位序列。通过外膜的通用运输孔穿过外膜,在膜间隙中的TIM9/10的协助下,蛋白质被移送到内膜中的转移复合体(由TIM22/54组成),负责将输入蛋白的疏水性定位序列移入内膜脂双层中。 此类蛋白质前体中在N末端基质定位序列之后,接着为一段长的疏水性氨基酸片段(一个停止转移信号),可阻止蛋白质进入基质,同时可使蛋白质结合到外膜中,成为外膜整合蛋白。此途径中,蛋白质输入后,其基质定位序列和内部疏水性序列均不切除。 3、外膜蛋白质的输入 Molecular chaperones interact with unfolded or part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