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ideration2.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nsideration2

promisor:a person who makes a promise promisee:a person to whom a promise is made Exceptions(例外) to the Consideration Requirement 2、Promissory estoppel /?pr?mis?ri/ /is?t?p?l/ 允诺禁反言 所谓“允诺禁反言” (Promissory Estoppel),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一般契约理论,其基本内涵是“My word is my bond(约定)”-言行一致,不得出尔反尔。 1934:原告将房子自己伦敦的房子租给被告,租期为99年从1937年起算,租金为每年2500英镑。被告租房后将房屋转租。 1939:二战爆发,很多人离开伦敦,房客很少,被告无力支付房租,原被告双方于1940年11月协商同意将租金减半,但未说明租金减半的期限。 1945:二战结束,客源大增,原告希望恢复原先确定的房租价格。 原告起诉,要求被告从1945年下半年开始按1937年确定的租金水平交纳租金。理由是,被告并没有为降低房租的协议提供约因。 丹宁大法官指出,降租协议是基于战时特殊情况而达成的,显然不能适用于整个99年租期。1945年上半年,战争结束,客源大增,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降租协议据以存在的事实依据已消失,因此原告有权从1945年下半年开始按原租金水平收取房租,故判原告胜诉。 丹宁大法官认为,如果原告欲按原租金水平索回1940-1945年上半年的房租,则此项要求应予驳回。因为被告依赖该协议已向房客减收了房租,允许原告推翻自己的诺言势必造成极大的不公平。丹宁大法官在判决书中的这段阐述,包含了“允诺禁止反言”制度的基本要求:允诺、信赖、损害、正义,并且突破了衡平法上禁反言仅用于对事实的陈述的藩篱,将“允诺禁止反言”原则首次适用于对未来的承诺,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赋予了没有约因的允诺以法律拘束力。如丹宁法官自己所说,这条原则以“允诺禁止反言”原则出名了 Exceptions(例外) to the Consideration Requirement 允诺禁止反言的规则的条件: (1)需有允诺 (2)允诺给对方造成信赖并采取了行动 (3)需要执行该允诺才能避免对方不公平的结果 (4)限于公平所要求的限度内 宾夕法尼亚州的标准书面债务法 (The Model Written Obligation Act) 规定: 经债务免除权人( 允诺人) 签名的免除债务书面允诺, 若还有签名者以正式语言作出的将受该书面文书的约束的表示, 则该书面免除债务允诺并不因债务人没有付出约因而不得强制执行。尽管该法要求苛严, 不仅要有书面形式, 还要有允诺人的正式声明, 但是约因并不是该免责允诺生效的要件。 纽约州1936 年颁布的一般债务法规定: 关于要约、契约变更或债务免除的允诺只有允诺相对人的书面签字证明, 不需约因也有约束力。 今天, 对价依然在运作, 即使在惊呼“契约死亡”的美国, 学者派特森( Patterson) 依然相信对价不死的观念, 并明确指出: “对价并没有被埋葬, 它依然还在统治着我们。” 通过对对价的历史考察, 首先让我们感到惊奇的 是其顽强的生命力。18世纪中叶对价便面临了第一次危机。当时的曼斯菲尔德爵士提出的两条建议就曾威胁到对价的地位: 第一, 对价只是当事人契约意志的证据, 它可以被其他东西如书面所取代第二, 道德义务是有效的对价。当然, 前者被很快否定, 后者统治英国契约法60年, 1840年才被废除。 对价的长久不衰固然有英国人固守传统的影响, 但更重要的是在司法实践中, 对价的客观性、外在性、直观性对于契约的成立的认定非常便利。构造以合意为中心。在大陆法上, 合意是理性的反映, 表明人类有天赋的自由, 凭自己的理性意愿便可以建立契约关系。这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我国没有自然法传统, 考量人们之间的契约关系时, 通常不是诉诸抽象的理性, 而更多地要靠经验去发现。另外,人的意思隐蔽不见, 并且是变化万千的, 现实中不得不借助于法官对契约的解释。对契约解释的局限性, 导致法律的不确定性。相反, 在英国法上, 对价是理性的外化物, 人们之间是否受契约约束完全要看双方的允诺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个表明有意交换的对价。这种认知方式一方面减轻了法院的司法成本, 另一方也增加了交易的自由度, 使从事交易的个人和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权。从这个角度而言, 对价制度对于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In 1937 the English Law Revision Committee re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