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层墙体材料含水率和空气湿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基层墙体材料含水率和空气湿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杨玉忠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 2012.09 一、研究意义 二、实验过程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四、研究结论 一、研究意义 基层墙体材料多属于开孔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吸湿性,同时建筑物基层墙体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留或吸放一定的水分,因此建筑墙体事实上都含有一定量的水。 于此同时很多材料的物性测试是在材料绝干状态下得到的,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 水分的存在不仅削弱墙体耐久性,增加返潮发霉的风险以及降低墙体的热工性能,而且在外保温系统广泛应用的北方地区,水分的存在还会给外保温系统带来严重的冻融安全隐患。 现行的有关墙体含水率方面的建筑节能检测标准,相对建筑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言,已显得滞后。 二、实验过程 1 实验材料的选择 建筑基层墙体材料的种类多种多样,且同一种材料也会因生产工艺等的不同造成材性差异。本研究选择在即有建筑中存量较大,在外墙外保温系统工程中应用较多的对象墙体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因此选定粘土烧结砖和混凝土作为实验研究用材料。 2 实验的主要目的 (1)确定墙体材料在稳定温湿度空气环境下的含水率变化速率; (2)确定墙体材料在稳定温湿度空气环境下的平衡含水率(含湿量)。 3 实验设备 本实验用主要设备为恒温恒湿室和干燥器。 其中: 恒温恒湿室利用的是其恒温功能,其恒湿功能由于其较差的控制精度而舍弃不用。 干燥器的作用是利用放置其内部的化学盐饱和溶液形成稳定的相对湿度。 为了加快实验进程,本实验抛弃了立方体型的试块而选用较薄的试块。 其中: 混凝土试块是用C325水泥掺混标准砂制成,尺寸10 cm×10cm×1cm,共6块。 粘土砖试块选用常规粘土砖加工切割而成,尺寸10cm×5cm×1cm,共6块。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对混凝土和粘土砖两种试样在四种相对湿度环境中的长期吸湿和散湿实验,记录各时间点的试件含水率的实际测试结果,得到试件的含水率与初始状态、相对湿度以及平衡时间之间的关系。 无论混凝土还是粘土砖,材料达到最终稳态的过程所需时间很长,在本研究中所用的厚度仅为1cm的样品,材料最终达到基本平衡的时间也在20-30天左右; 两种材料相比,混凝土达到最终稳定含水率的状态所需的过程时间相对较短; 混凝土材料的吸湿性较大,而粘土砖材料的吸水性更大。表现在:混凝土实验终态含水率较高,粘土砖泡水后的初始含水率较高; 相对湿度是决定材料最终含水率的因素,而与试件的初始状态关系不大; 试件由于在接近稳态时含水率的变化量非常小,因此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测试结果会出现相对较大的波动。 四、研究结论 材料的散湿过程非常缓慢,建筑围护结构的实际厚度远远大于本实验测试试件(几十倍的量级),而且围护结构的两侧通常会有装饰层、保护层或保温系统层等,因而水分的迁移会非常缓慢,保守估计会持续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动态平衡。 传湿对外保温系统的冻害、老化等方面的影响要比理论上大得多,原因就是虽然空气中的湿度不会长期维持高状态,但围护结构自身的高含水状态会长期存在,而且至少会经过一个冬季。 对于围护结构施工水、渗透水的防范要从整个外墙体系考虑,要坚决杜绝两侧均密封的情况出现,让墙体中的水分有扩散的路径。 本文仅研究了围护结构自身材料吸散湿含水率实验,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研究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湿迁移提供了一些事实基础,但对于围护结构含水情况对保温系统的破坏影响,特别是对外保温系统的破坏影响还有待下一步研究。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