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视唱练耳的多样化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视唱练耳的多样化教学

浅谈视唱练耳的多样化教学 (塔泥小学 许媛沁 14707435158) 摘 要:音乐文化的日益多元,及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更新,对教育行业构成了极大挑战。传统视唱练耳教学无法满足、达到学生获取多元知识的欲望和速度,只有尝试改变旧的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寻找新的、适合当前发展需要的方法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奥尔夫教学法、体态律动和现代化视听教学为内容,从中认识练耳的多样化教学,通过这些训练,方能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 关键词:传统音乐教学;奥尔夫教学法;现代化视听教学手段 一、视唱练耳教学方法转变的原因及多样化教学的种类 1.视唱练耳教学方法转变的原因 从音乐中的视唱练耳教育上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当前视唱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传统模式教学一直都是教师弹着钢琴范唱和学生跟钢琴唱,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氛围过于严肃,教师工作很辛苦,学生也不能自由表现音乐带给自己的情感体验;课堂缺乏互动性,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只是一味的弹着伴奏,按着课本一条一条往下唱;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跟着教师、钢琴唱,造成课堂没有生气、过于呆板,祥和的课堂维持不了几分钟,学生便开始讲小话、做小动作,这样不仅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视唱练耳课失去兴趣。 练耳教学上,钢琴或电子琴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它避免不了音色单一、教学形式单调的弊端。时间长了,钢琴的极个别音的音高也会跑偏,促使达不到准确地音高。这对练耳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决不能出现的错误。学生都是直接通过钢琴进行练耳训练,就像你想做成功一件事情,必须选对方法。同理,钢琴是进行练耳训练的教学用具、尺子,当标准都出现了问题,就无教育效果可言了。 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音乐文化的多元化,促使着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旧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这些因素都是构成教学模式转变的原因。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其次借助现代化教学配备,最终改变教学进度迟缓、学生学习被动的局面,使得教学效果、考试成绩、学生实际需掌握的音乐实践能力等多方面都达到理想效果” [1]。 2.视唱练耳多样化教学的种类 (1)奥尔夫教学法的运用 奥尔夫教学法由德国知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它是一个独树一帜的音乐教育系统,给予了音乐教育以崭新的反传统的方法和思想意识,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综合了语言、动作、歌唱、演奏、欣赏、表演和创作等内容的综合教学,其基本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嗓音训练活动、动作练习活动和乐器演奏活动三个方面”[2] 。每个部分都具有发展、启发性意义。 奥尔夫教学法的第一个特点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嗓音训练活动”和“动作训练活动”,分别指运用人的嗓音和身体的动作进行的音乐教学活动。这是奥尔夫体系在教学内容方面的两大独创。嗓音训练活动分为歌唱活动和富有节奏性的语言朗诵活动。富有节奏性的语言朗诵既可以是谚语、词汇的组合,也可以是儿歌、小诗、童谣等。例如:利用儿歌进行语言活动练习 2/4 小兔 子|白又 白|两只 耳朵|竖起 来|爱吃 萝卜|爱吃 菜|蹦蹦 跳跳|真可 爱‖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单层次和双层次进行语言朗诵。单层次就是全班集体齐诵,双层次就是将分成的两组用不同的速度进行语言朗诵,其次加上一定的肢体动作。通过以上语言朗诵和动作训练活动,学生可以从音乐训练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节奏”元素,最后再将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运用。 它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打击乐器,这些乐器不经专门的训练就可以直接演奏,对学生来说极易掌握。它分为无固定音高的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无固定音高的乐器(捻指、拍掌、拍腿和跺脚)和小型打击乐器(金属类、木质类和皮膜类)。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定音鼓、音块、音条乐器和其他旋律乐器)。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只演奏一种音型,然后把全体学生演奏的固定音型组合起来就具有多声部织体的音响效果了。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性,最终,使得学生的节奏感得到了大大提高。 通过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中节奏的把握,日积月累,学生的节奏感定会有一个大的突破。因此,奥尔夫教学法对学生节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奥尔夫的最大贡献还在于他创建的音乐教育体系使儿童能够自然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和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各方面能力,为儿童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2)体态律动教学法的运用 “体态律动”出自瑞士知名的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的教学体系中,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最著名最有成效的部分。他认为“‘音乐是人类情感的反应’,音乐的最初形式是人们的情感转换为具有音乐性的动作,这些动作就是人类肢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