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末期中国民用航空失事研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末期中国民用航空失事研究

民国末期中国民用航空飞机失事研究 (1945年8月——1949年9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2009级硕士研究生 张犇 莱特兄弟及其飞机 清末的气球队 全景式描述 所用资料: 《申报》; 《大公报》上海版、天津版; 《新闻报》; 《中央日报》南京版; 上海档案馆馆藏资料; 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 国民政府行政院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成立于1947年1月20日,局长是考试院长戴季陶的长子戴安国。 1946年8月——1949年9月 一、空运是当时最重要的运输媒介,在当时起的作用,是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二、空难及其引起的持续恐慌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独特方面,有许多著名人物因此而丧命,如“军统”头子戴笠(1946),共产党中叶挺、邓发、博古等“四·八”烈士(1946),“四小名旦”之首李世芳(1947),国民党中宣部长彭学沛(1948)等很多人,也可以说空难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史的格局; 三、空难的直接原因是民航软硬件方面的缺失和落后,根本原因又归于当时内战的现状; 四、中国民航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中、在不断的挫折中,依然有所作为、有所发展。 谢谢大家! * 本文的写作过程: ?《民国上海大空难——以1946年圣诞之夜三民航机失事为焦点的考察》 目 录 引 言 第一章 中国民航事业的艰难步履 一、中华民航小史 二、战后国内民航事业的基本状况 三、抗战前后迭次航机失事事件追述 第二章 圣诞夜下的惨烈一幕 一、三机失事的整个经过 二、被难人员的血与泪光 三、1947年初的国内空难恐怖 第三章 惨剧之后棘手的善后工作 一、如何发生 二、如何赔偿 三、如何追究 四、如何改进 第四章 惨剧外的回响 一、彼时世上空难多 二、骇人奇祸终尘封 结 语 吴友如《点石斋画报》 北洋政府做过的工作大体包括: 1.1913年创办南苑航空学校,培养航空人才; 2.1919年3月筹办航空事宜处,筹开5航线(一战后); 3.1919年成立航空办事处; 4.1920年5月8日,我国最早的民航航线——京沪航线的北京至天津段开通; 5.举办短期商业飞行,如北京—北戴河的暑期临时航线、长城游览飞行等。 但由于当时主办航空业务的官员不懂航空,多为贪官污吏,因此民航事业一团糟,举借了大量外债,投资130万英镑,只用了70万,其余则不知去向,并且所有这些民航运输业务,到1924年就陆续停办了。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就很重视民航发展。 1929年5月沪蓉航空线管理处在南京成立,7月开通沪蓉航线京(南京)沪段,但以邮运为主,客运为次。 1929年4月,由孙科主持,以国民政府与美国私人商业资本合作的方式,组建了中国航空公司,但因多方面原因,该公司成立仅一年多就寿终正寝,史称“前中航”。 1930年7月,国民政府交通部与美国飞运公司签订合同,重组中国航空公司,并将沪蓉航空线管理处业务并入,由此成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民航公司,抗战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中外合资) 全面抗战爆发后,公司西迁重庆,后在香港启德机场被日军袭击,当时仅剩4架飞机。1942年通过美国《租借法案》,在加尔各答重建基地,与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1893—1958)“飞虎队”一同开辟中国“空中生命线”,被称为“驼峰航线”,对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公司实力也得以保存并壮大。 抗战胜利后也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民用航空公司。 欧亚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 1930年2月国民政府交通部与德国汉莎公司合资筹组欧亚航空公司,原计划经营由国内出发经苏联到欧洲的国际航线,实际并未开通,仅有几条国内航线亏损运营。 抗战爆发后,公司西迁西安。 1941年7月2日中德断交,交通部接收该公司所有股权,使其成为中资企业。后在香港启德机场被日军袭击,仅有2架飞机幸免,实际已失去运营能力。 1943年3月,国民政府交通部和军事航空委员会合作成立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接收“欧亚”一切资产。公司依靠仅存的飞机艰难维持运营,亏损连连,并无发展。 战后,公司在总经理陈卓林的带领下,利用当时的有利条件和之前的人力资源迅速发展,在民航业扮演重要角色。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