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延上海世博园中心绿地设计与工业遗产利用方案.doc

漫延上海世博园中心绿地设计与工业遗产利用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漫延上海世博园中心绿地设计与工业遗产利用方案

漫延——上海世博园中心绿地设计与工业遗产利用方案 作者:俞孔坚 凌世红 马特 发表:《建筑与文化》2007(1):24-26 [评论] 关键词:上海 世博园 遗产 绿地 工业   1.项目背景   2010上海世博会会址位于上海市中心地段,跨越黄浦江两岸,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进行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受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和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的委托,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与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于2006年2月完成了对世博园区整体景观的前期定位进行了研究,并于2006年6月完成了中心绿地景观的方案。本文着重的部分是世博会园区浦东中心绿地景观,地块总面积4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部分29公顷,公共活动中心用地和演艺中心用地13公顷(这两部分的建筑设计不属于本设计范围)。在世博会期间,中心绿地承担着各种庆典、表演、展览、会议等活动,同时也是游客游览、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会后,园区将成为上海市的城市中心之一,绿地周围会有大量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部分居住用地,功能主要是游乐、休闲,服务于市民及游客。所以,世博中心绿地是一个滨江的绿地、城市的绿地,同时又是世博的绿地。   2.设计应对的大问题和挑战   上海世博会园区浦东中心绿地的设计面临五大问题和挑战:   (1)滨江洪涝:如何利用场地的滨江特点,利用雨洪和海潮作用下的间隙性水位变化,?形成既安全又富于景观特色和满足使用功能的绿地。   (2)生态重建:如何将一块工业棕地,恢复为生态安全,环境良好的再生绿地,为区域和场地提供生态服务功能。   (3)人流疏散:展时和展后的人流量变化很大,如何在会展期间满足大量人流的疏散和滞留需求,同时又能方便而经济地转为可持续的日常游憩绿地需要。?   (4)工业遗产利用:如何保留和再利用场地中的工业遗产,使之成为绿地的有机组成和特色景观,并能满足新的使用功能。   (5)文化展示:如何根据场地特色、配合世博主题,形成绿地的文化特色。   3.设计理念与整体构思:记忆与展望?   本方案提出的设计理念是:秉承生态与人文的设计理念,在一个工业棕地上,恢复一个生态的绿色基底;在此基底上建立一个便捷而体验丰富的交通网络;这个网络联结了一系列文化主题结点,讲述上海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综合解决滨江洪涝、生态重建、人流疏散、遗产利用、文化展示等问题,使之成为一块滨江的绿地、世博绿地和城市的绿地,满足会展期间和会展之后的多种功能。   为综合解决以上五大问题,提出以下四大设计途径:   3.1??“双堤+三明治”结构的绿色基底   体现自然力与人文、生态与艺术,安静与热闹的递变与调和,分为:   (1)临江滨水带:分布在100年一遇防洪堤之外,由土丘地形构成,由不同类型的生态堤岸、湿地、码头等构成,滨江栈道贯连期间,使人与日常的潮水和江波相呼吸,并感受丰富的滨江生态系统的边缘效应。   (2)内河湿地带:分布在100年一遇防洪堤和1000年一遇防洪堤之间,由湿地和溪流。中间的泡状景观元素由水泡、树岛、灌木岛等多样化的生境所构成。斑块的边缘效应和隔离效应,为水体净化、多种鸟类和生物的栖息创造条件,并营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内河湿地的水是经水处理站净化后的黄浦江水,通过湿地的过滤自净作用,形成清澈的河水,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输往场地其他区域,充分体现着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3)夹岸疏林草地带:分布内河湿地两侧,为缓坡草地和乡土乔木林构成,两条林带夹一条湿地,林木由水边至防洪堤顶由疏而密过渡,基调树种由落叶的枫香和乌桕过渡到常绿的香樟林。在世博会期间,此区域绿地承担一定的人流疏散作用。平时则是轻松愉快的休憩地。   (4)堤内庭院艺术带:分布在1000年一遇防洪堤之内侧,靠近展馆一带,其一边是防洪堤,另一侧是高架步道,展区通往绿地的南北道路划分出多个地块,利用这些地块设计了十五个小庭园,它们构成环境艺术“?容器”?嵌入防洪堤的土坡,形成半围合的庭院展示空间。在这十五个庭园中,将生态环保新技术与景观相结合,充分展示了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绿色、环保、节能: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和水能利用、废旧材料再利用、风能、屋顶花园新技术,等等。体现未来的城市和如何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绿色庭院技术。   这些庭园式的艺术“容器”?不仅增强场所的趣味性,而且为参观者创造了环境优美的疏散、休闲和等候空间。会展后由于功能的改变,可以根据需要保留部分庭园,其余可作为每年一度的园艺、花卉、盆景和环境艺术展示空间,和园林及艺术学院师生作品展示区。   这种“双堤+三明治”的结构将大大减少场地改造的土方工程,造价最低;同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