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采区地质概况精要.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计采区地质概况精要

设计采区地质概况 1.1.1井田地形 本井田位于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东缘的河东煤田中段离柳矿区内井田内出露和钻孔揭露的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不整合于各时代老地层之上。井田内只出露于下石盒子组及以上地层,其余地层出露于井田以东。结合井田内及邻区钻孔资料,将各时代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双柳井田综合柱状图见图1.3 图1.3 煤层综合柱状图 (一)奥陶系中统(O2) 1、上马家沟组(O2s) 上马家沟组(O2s),厚度为228m。下段为一套角砾状泥灰岩与角砾状白云质灰岩;中段为青灰色中厚层状白云质豹皮灰岩;上段以厚层状石灰岩、豹皮状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为主,夹白云质泥灰岩及泥质白云岩。三川河上马家沟组实测剖面,厚度253.6m。 2、峰峰组(O2f) 出露于井田以东,与下伏上马家沟组呈整合接触,据三交三号井田地质报告,厚度111.00—125.50m,平均119.54m。其岩性底部多为角砾状泥灰岩;中、下段为泥灰岩、 石灰岩, 含脉状及纤维状石膏3—5层,统称为石膏带,厚度不一,一般中段约25m左右,下段约15m左右,有时也见深灰色块状硬石膏层;上段为中厚层状石灰岩,质较纯,夹薄层角砾状泥灰岩、泥岩。 (二)石炭系(C) 1.中统本溪组(C2b) 出露于井田东侧煤层露头线外的大沟谷中,呈北东向零星分布。与下伏峰峰组呈平等不整合接触。根据揭露本组的钻孔资料,厚度为21.52—44.00m,平均29.95m。 井田内浅部较薄,向深部增厚。本组可分为两段:下段铁铝岩段,厚度0—24.10m,平均12.16m。其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呈透镜状和鸡窝状。地表多为褐铁矿,钻孔揭露以团块状黄铁矿为主。其上为深灰、褐灰色铝土岩(G层铝土矿) 及黄铁矿结核;上段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深灰色铝质泥岩、粉砂岩夹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灰岩及煤层,含石灰岩0—3层,本段厚8.95—19.97m,平均15.45m。 2.上统太原组(C3t) 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出露于井田以东的沟谷中。厚度78.60—109.92m,平均92.49m,岩性为灰白色砂岩、灰黑色泥岩、灰色石灰岩及煤层,含灰岩4—5层,煤层4—7层,自下而上编号为6、7、7下、8、9、10、11号,可采煤层为9号。其底界以K1砂岩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顶部以K3砂岩底为顶界。分上、中、下段: (1)下段(C3t1):厚21.35—45.15m,平均33.52m,以K1砂岩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顶至9号煤层底板,由灰白色石英砂岩、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石英岩及煤层组成,K1砂岩为细—中粒,厚度变化大,不稳定,呈透镜状产出,其上含 石灰岩1—3层,统称L0灰岩,薄层状,厚约0.5—2m,其中底部一层较稳定,上部两层不稳定。井田南端发育10号煤层。含11号不稳定煤层。 (2)中段(C3t2);由9号煤层底板至L3石灰岩顶板,厚19.50—38.24m,平均25.18m。由煤层、石灰岩、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本段含煤2-4层,其中9号煤层为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厚度稳定,全井田可采。含石灰岩3层(L1、L2、L3),L3下有一稳定但厚度薄的7下煤层,在8与9号煤间局部发育一层透镜状砂岩,不稳定,横向变化大,称为S1砂岩。 (3)上段(C3t3):由L3顶板至K3底板,厚24.98m—43.18m,平均33.97m。由石灰岩、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含煤2层,其中6号煤局可采,7号煤不可采,7号煤底发育一层S2砂岩,岩性以细粒砂岩为主,以上有两层石灰岩L4、L5,横向稳定,分别为7号煤层及6号煤层顶板。 (三)二叠系(P) 1.下统山西组(P1s) 为井田另一主要含煤地层。出露于井田以东的沟谷中。厚度56.00—84.75m,平均73.85m,岩性为灰白色、深灰色砂岩、黑灰色泥岩及煤层,含煤3—9层,自上而下编号为01、02、03、1、2、4、5、5下,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为2层,自上而下为2、4号煤层。其底界K3砂岩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分上、中、下三段: (1)下段(P1s1):由K3底至4号煤层顶板,厚17.25—33.23m,平均24.22m,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海相泥岩、煤层组成。K3砂岩横向分布不稳定,其上发育一组煤层4、5、5下号煤层, 4号煤层为山西组主要可采煤层,厚度稳定,全井田可采,5号煤层局部可采,5下煤不可采。 (2)中段(P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