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分型分期治疗(论文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梗塞的分型分期治疗(论文资料)

按解剖部位分为大脑梗塞、小脑梗塞及脑干梗塞,其中大脑梗塞有可分为: 1. 大梗塞: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 2. 中梗塞:小于一个脑叶,3.1 ~ 5cm。 3. 小梗塞:1.6 ~ 3cm。 4. 腔隙梗塞:1.5cm以下。 5. 多发性梗塞:多个中、小及腔隙梗塞。 分型治疗 在治疗实施中,除了以稳定内脏功能为主的全身支持及脑保护等通用之外,各个类型的重点: 1. 大梗塞(OSCP的TACI):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在时间窗(3~6小时)内符合条件者可紧急溶栓。 2. 中梗塞(PACI、较重的POCI):时间窗内的溶栓,有脑水肿征象者须抗脑水肿、降颅内压。 3. 小梗塞(较局限的PACI、较轻的POCI):缓和的改善脑血循环。 4. 腔隙性梗塞:改善脑血循环。 5. 多发性梗塞:按轻重情况,分别采用小或中梗塞的治疗方案。 ● 脑梗塞的分期:缺血性脑损害的病理生理及生化改变呈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典型的脑梗塞在临床上基本可分几个阶段,即急性期(1个月),恢复期(2~6个月),后遗症期(6个月后) 分期治疗 典型的脑梗塞,主要是大、中梗塞(TACI、部分的POCI及PACI)在临床上可按病程分为三期。 急性期(1个月) 主要按分型原则治疗,具体实施上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发病24小时或48小时内) 1. 3 ~6小时内符合条件者,可用尿激酶、tPA等溶栓。 2. 不适于溶栓治疗者,依病情病因可酌情应用降纤(克栓酶、降纤酶)、抗凝(低分子肝素)或抗血小板制剂等治疗。 3. 未行或不溶栓者,应依临床病理情况,还可酌情选用影响血压及血容量少,作用缓和的改善脑血循环的治疗,如丹参、川芎嗪、三七或银杏叶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氟桂嗪,肉桂嗪)、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4. 改善脑营养代谢的药物或脑保护剂,如能量制剂(ATP、辅酶A)、维生素(C、E)、辅酶Q10、硫酸镁、胞二磷胆碱、地塞米松、甘露醇等。 5. 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重症患者可提早(24小时)应用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地塞米松等,伴脑疝危象,宜手术减压。 主要是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循环及营养代谢的治疗,基本上是第一阶段的降纤、抗凝、改善脑血循环、改善脑营养的药物或脑保护剂及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的措施。生命体征稳定者,应早期行康复治疗。 第二阶段(3 ~ 14天) 以改善脑血循环及营养代谢为主,若无颅内高压者可停用脱水剂。余同第二阶段的方法,可酌情加用中药、针灸的治疗。 第三阶段(15 ~ 30天) 继续及酌情调整改善脑血循环和脑保护剂的措施,注意适当选用中药、针灸等,进行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包括认知、言语及肢体运动等功能的康复。同时防治发病因素,防复发。 恢复期(2 ~ 6月) 基本上继续恢复期的方案,重点在康复、针对病因及发病因素的措施,防止再发。 后遗症期(6个月后) 脑梗塞的分型分期治疗 临床的病理基础 缺血 脑神经细胞损害 脑血管微循环损害 水肿 变性 坏死 血容量减少 脑能量代谢障碍 神经传递系统代谢紊乱 神经网络系统机能障碍 脑功能障碍的症状、体征 立 论 依 据 一组疾病共同的临床病理状态 多种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炎 ┄ 不同发病机制:栓塞、血栓形成、低血压 ┄ 众多临床征象组合的综合征:受累血管及梗塞的部位、大小、侧支循环 病理损害的动态发展过程 病理解剖 缺血 脑 血 管 损 害 脑 细 胞 损 害 水肿 变性 坏死 周边:半暗带 中心:坏死区 梗 塞 灶 可逆性损害 正常 不可逆性损害 不同时期的主要病变 缺血3小时:线粒体肿胀、星形细胞足突水肿 缺血6~12小时:细胞结构的破坏 缺血1~2日:局部水肿 缺血3日:点状出血 缺血1周:中心坏死 缺血3周:中央液化 主要影响因素:缺血速度、耐受性 病理生理 能量代谢衰竭 钙超载 兴奋性氨基酸及NO毒性 自由基损伤 酶障碍 阶段性、相互关系、平衡调节 主次转换、相互影响 再灌流损伤 缺血性损害 再通 复流 闭 塞 复 常 主次转换、相互影响 影响CSF循环 占位效应 水肿坏死 缺 血 颅内高压 主次转换、相互影响 细胞外 细胞内 水肿 代偿 阶段性、相关性、各环节的主要作用因素 失衡 复常 损害 微小血管障碍 病灶周边血管通透性增加 内皮细胞损害 血管壁破坏 微血栓或栓子 血管床减少 侧支循环及自动调节障碍 部位、范围、程度、影响因素 疗效评价的重要条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