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彬鼎足盖圆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大彬鼎足盖圆壶.doc

时大彬鼎足盖圆壶   谈起紫砂壶的造型审美,我们不得不谈明代文化对艺术品的影响,晚明时期简洁大气的造型之风,让许多艺术品都有一种独特的线条气韵。明末江西文人徐世溥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不无惆怅地回忆起晚明万历年间的文化盛况,并罗列赵南星、顾宪成、海瑞的道德风节,董其昌的书画,徐光启、利玛窦的历法,汤显祖的词曲,李时珍的本草以证明“天下文治”之“响盛”,甚至赞扬说:“时氏之陶,顾氏之冶,方氏、程氏之墨,陆氏攻玉,何氏刻印,皆可与古作者同敝天壤。”所谓“时氏之陶”即指时大彬之紫砂壶艺。在徐氏看来,大彬之砂壶可与董其昌之书画、汤显祖之词曲、何震之治印一起代表晚明那段张扬、萧散、孤冷、淡雅却又浮华、奢靡甚至扭曲的艺术年华。   早先,时大彬在我脑海里只是一帧制壶艺人的剪影,看大彬壶波澜安闲的样子,我相信了明末才子周容对他的评价:“时为人敦雅古穆。”有时就想,他似乎和晚明那个狂放畸变的时代有些距离。直到某日读到黄宗羲所编《明文海》中徐应雷的文字,时大彬才在眼前生动起来。徐说时大彬“嗜酒,所得钱,辄付酒家,与所善村夫野老剧饮,费尽乃已。又懒甚,必空乏久,又无从称贷,始闭门竟日抟埴,始成一器,所得钱复沽尽。当其柴米赡,虽以重价投之,不应”。心中豁然开朗,这种才情、性情才是晚明的风味,好一个颓唐、懒散、自在、放逸的艺术大师!其实,大彬壶朴雅粗放的造型中渗透出来的正是他坚劲质古而纯净散淡的心性。难怪他的弟子徐友泉一辈子讲求制壶之精细,晚年终于感叹:“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此种艺术境界之高下,同时代的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看得出来,他说:“后则陈(用卿)壶、徐(友泉)壶,皆不能仿佛大彬万一矣。”其实,他们不及的是时大彬身上的那股子晚明文人气息和孤傲情怀。大彬制壶多兴起而为,偶然发愤,一二把而已。纵如此,烧成后若不惬意,碎之――名窑宝刀,不可使天下满,使天下满必不佳!   真品既少而难求,则赝品充斥。《阳羡砂壶图考》记录清初戏剧家孔尚任收藏有三把大彬壶,其中一件据底款判断亦为赝品。可见晚明或清初一见大彬真容已绝非易事,何况四百年后的今天?统计下来,出土的大彬壶比较可信的不超过五把,传世较为可信的不过十把上下。其中1968年扬州江都丁沟乡曹氏墓(1616年下葬)出土的六方壶,1984年无锡甘露乡华师伊夫妇墓(1619年下葬)出土的如意纹盖三足壶,以及1987年福建漳浦盘陀镇卢维祯墓(1610年下葬)出土的鼎足盖圆壶影响较大。相比而言,漳浦卢氏墓出土的入葬年代最早,墓葬资料最完整,墓主的身份也最高,故最为可信。   仔细观察,卢维祯墓出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与现代一致,时大彬已奠定了紫砂工艺的基石。此砂壶造型上的最大特点是拥有一个倒置鼎足盖,这个大胆而巧妙的设计当是时大彬所创制。因三鼎足呈圆弧型微微向外翘起,缓解了下部壶体饱满圆润的视觉印象,使其略具空灵活泼之感。又因三鼎足均可随意拿捏,壶盖亦可任意旋转放置,给整壶造型增添了生气与变化,使之更宜于把玩品味。上古,青铜器与陶瓷造型之渊源极深,而时大彬借鉴青铜器进行紫砂壶造型设计则是首创。此种设计理念影响深远,大彬之后历代艺人不乏此类作品。据《阳羡茗壶系》记载大彬弟子徐友泉就曾制“扁觯”“提梁卣”两款紫砂壶,把青铜酒器造型融入砂壶以创新款式。如今可见的也有徐友泉和陈仲美仿古代煮饭所用青铜?B而制成的三足壶,筋纹道劲,虚实相映,颇具沉穆古拙之气;紫砂花货大师陈鸣远亦根据四足圆腹鼎设计出一款胎质细腻、造型古朴的四足壶;清代陈秉文取型于青铜尊而创作出束腰方壶;近代裴石民取型于三足鼎创作出圈顶三足鼎壶……此类设计最为藏家们喜爱的款式则为觚棱壶。它也来源于青铜觚,最早为时大彬弟子李仲芳所制。作者取型于觚之喇叭形口并加以棱角,形成了“方中寓圆,圆中见方”的奇妙境界。因其设计独具特色,后世便有众多著名工艺师仿制,遂成就为一款经典壶型。除了在造型上大量借鉴青铜器款式,紫砂壶的纹饰和贴塑也常取材于青铜器,譬如陈鸣远制天鸡壶的兽形衔环。纵观此类紫砂壶,上部通常较为厚重,为不使整体有蠢笨之感,设计者通常会在下部装上较高的三柱或四柱形足,以形成“虚”的空间与上部呼应,以期达到粗犷厚重又古意盎然、质朴幽雅的审美境界。   紫砂壶造型取材于青铜器丰富了紫砂壶的款式,这首倡之功理应记在时大彬名下,然而若没有四百年前爱茶爱壶的卢维祯,没有他使用收藏这把心爱的鼎足盖圆壶,今人又怎知大彬之功?据《漳州市志》和卢氏墓志记载,卢维祯生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43年),隆庆二年(1568―年)二十五岁进士,授太常博士,进太仆寺改光禄寺卿、大理卿,又转户部左侍郎,代督仓场,惩处污吏,调剂盈虚,以至遭怨忌者吹毛求疵,因而数次上疏引咎辞职。朝廷遂准予致仕,离京回乡。可见卢维祯为官正直严明、忠诚干练,可惜与当权者不合而无奈离职,“未展其才,而年未竞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