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创新和大学艺术教育.doc
艺术创新和大学艺术教育
艺术创新和大学艺术教育
陈文明。湖南临湘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其作品入展首届、第二届国际书法大展,曾获全国书画小品展一等奖、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大展优秀奖。
从追摩古人到别出新意
黄林非(以下简称黄):艺术创新是当前许多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其实,前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堪称汗牛充栋,随便打开哪种《艺术概论》之类的著作或教材,大概都可以看到大同小异的相关论述。为什么现在人们热衷于谈论这个并无新意的问题呢?原因之一恐怕就是目前的艺术生产粗制滥造的情况较为突出,很多艺术作品千篇一律,乏善可陈,而审美品位较高的优秀作品还太少。
陈文明(以下简称陈):提倡艺术创新确实有其现实的针对性。纵观整个艺术发展史,每当艺术创造呈现式微之势时,就会有人为此呼喊。艺术的发展总是以突破和创新为契机的,而有价值的、经得起时间淘洗的作品,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戛戛独造。以篆刻艺术为例,史上有建树的大家,如邓石如、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齐白石等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创作当然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性情志趣、学问修养等有很大关系,但实现创新的门径也许只有一条,就是向前人学习,向经典学习。惟有追摩古人,才能别出新意。
黄: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说,跟你一样,我也有一点古典主义的艺术旨趣,这个可能多少受过亚里士多德《诗学》和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影响。我坚持认为,在艺术创作中,不讲传统法则,不懂节制的任意而为绝不是创新,而是胡来。五四时期,胡适的白话诗运动搞得那么热闹,视经典为垃圾,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结果是只留下了一堆蹩脚的白话,而非诗。如果在这里不谈及其思想史意义,仅就艺术本身看,胡适的白话诗实际上没有什么价值。当代文坛,由于缺少对传统的学习,靠抖点小机灵,捡几句别人说过的话敷衍成篇的所谓诗人和作家不在少数。
书法方面,我虽在年少时临过几种字帖,乱刻过一些印章,但终归是个门外汉。依我陋见,写字不等于书法,未曾长期练习、追摩古意的人写出来的东西,顶多算是字写得不赖,扯不到艺术那里去。
陈:是的。任何人,若不从古典作品中吸取营养而胆大妄为,再加上在物欲上过多的贪鄙盘算,又耐不住寂寞,就只会制造出平庸的诗歌、拙劣的小说、装模作样的散文,以及不登大雅之堂的所谓书法作品。
比如练习篆刻,不摹秦汉,难成大器。清代冯承辉在《印学管见》中说:笔下不难风秀,难于古朴中仍带秀气;结字不难整齐,难于疏落中却又整齐;运刀不难有锋芒,难于光洁中仍有锋芒;竖画不难于直,难于似直而曲,似曲而直。此种种妙法,惟汉印有之。而要得其神韵,还要求习印者提升审美品位,提高自身素养,不能止于一味临刻,所以他又说,秦汉之朴厚浪漫难学。刀法技巧易成。有所成时,读印及印史更重于每日奏刀。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后自波澜。从布局、线条、笔画、章法等方面领悟古人意趣之后,在重复中求变化,离创新就不远了。
这话说起来似很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除了追摩汉印,还应重视明、清流派,因为明、清碑学盛行,书家辈出,此时的篆刻家风格、个性极为强烈。不先在此中老老实实学习,岂能奢谈创新和超越。
黄:篆刻艺术的创新离不开模仿,因为篆和刻的技巧都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可获得。
陈:我曾写过这么几句话:篆刻先篆后刻,为习印之不二法门。篆重在写胸中之意气,以笔毫之起承转换体现乖合虚实开合巧拙藏露工草。刻重在刀法淋漓痛快,沉稳浑厚。
刀法的练习颇有讲究。吴昌硕的刀法以冲切结合为特点,以此表现书意刀意,酣畅淋漓,他还常用残缺刀法,善于用敲、凿、磨等技巧,创造出残缺美的审美境界。齐白石则是大刀阔斧,单刀切石,极其凶猛狂悍,创造出写意篆刻的独特风格。学习诸家,转益多师,或许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刀法,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线条。
在限制中争得自由
黄:照你这么说,书法跟文学创作一样,要有圆熟的技巧,有扎实的功底,才能出新。在学习经典、师法前人的基础上,经历了种种艰难和束缚之后,也许就有希望达到艺术创造的自由境界。用京派作家的话来说,就是在限制中争得自由。
朱光潜认为每种艺术都用一种媒介,都有一个规范,驾驭媒介和迁就规范在起始时都有若干困难,但是艺术的乐趣就在于征服这种困难之外还有余裕,他说:这是由限制中争得的自由,由规范中溢出的生气,艺术使人留恋的也就在此。梁宗岱、沈从文等人都有类似的见解。
陈:京派作家中,我比较看重沈从文。他是个特别强调技巧的作家,他曾教出过汪曾祺这样的优秀弟子,因此他同时也是个出色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在限制中争得自由这句话道出了艺术创新的规律性经验,因为没有技巧就没法创新。
从传统中学习技巧,正是为了运用它进行创作。摹印,临刻秦汉印、明清流派印乃至商周金文,在传统的约束中不断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