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复习79︰理解诗意3
答案 ①战乱连年,山河破碎。②亲人离散,生死未卜。 ③老友分别,难以重逢。 答案 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 颔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或身处异地 他乡);颈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 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 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 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 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 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答案 燕子。从“呢喃”“衔将归画梁”这些词句可 看出。 * * 第三章 古诗鉴赏
专练一 理解诗意
考点风向古诗鉴赏,读懂诗歌是关键。这一点,不仅为广大考生的做题实践所证明,而且越来越为命题者所关注。因此,通过设题引导考生关注对诗意的理解已成为命题者的追求和实践。
考查对诗意的理解题的基本内容是看考生是否理解诗写了什么内容,包括对题材的判断、内容的提取概括描述及层次转折等方面。设题上形式灵活,角度多变,能力层级也不相同。或提取,或概括,或描述。
理解文意可能涉及诗歌的形象鉴赏及情感的把握两个考点。因为感受、理解、分析诗歌形象,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把握了诗的基本内容是情感赏析的基础。在此特设这一题型专练,目的是对准古诗鉴赏题之“的”,提高鉴赏分数。
解析 抓住一个词语,带动对全诗内容的理解、把握。这是一道好题。答时不仅要注意“兵戈”“寻弟妹”“故乡”等词,更要注意与老友分别这层“非”。
一轮回顾
试题再做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
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文后问题。
归自南阳
李吕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
江山非故乡,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
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
解析 该题考查对全诗内容的把握,但不是直接概括,而是提供了一个限制角度:思乡,特别能考出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全诗。尤其是尾联,是从“风尘”角度写思乡,角度灵活,手法独特。
一轮反思与二轮对策
只是就题做题,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这是一轮时的一个通病。考场上因读不懂诗歌而失分,也是普遍现象。为此在二轮复习时,必须:
1.转变做题观念,强化“读不懂诗歌不做题”的意识。
2.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①从标题切入对诗题材、内容及思路的理解。
②抓住情感语言,尤其关注诗歌的尾句,理解诗歌的感情。
③利用近体诗结构“起承转合”中的“转”和过渡句这些特点理清诗词层次思路。
④反复咀嚼词语、诗句,理解基本意思。
⑤充分利用作者、背景及注释这些暗示性材料辅助理解。
规范点拨
1.(2010·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 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审题点拨答题点拨答题要求 炼字 答案 (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2)“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 、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题干关
键词语 “蓑”“映”的
巧妙之处
2.(2010·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 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隐性要求 赏析角度:一是理解诗意,品味“白、红蓼、新绿”的意象;二是唤起自己对“蓑”“映”的形象体验,二者结合,体会用字的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