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现状综是述(1977—1996)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二十年》.docVIP

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现状综是述(1977—1996)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二十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现状综是述(1977—1996)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二十年》

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现状综述(1977—1996)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二十年》 一、1978年以来学科发展的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 社会 主义 理论的提出,使 中国 经济 理论的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带有根本性的变化。它要求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不唯上、不唯书,而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 历史 唯物主义的 哲学 思想 、借鉴和比较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 政治 经济学 。经济史研究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纵观近现代杰出的经济学家,无一不对经济史有浓厚的举和扎实的功底。马克思的《资本论》建立在对英国经济史深入探索的基础之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论文联盟www.LWLM.com编辑。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应建立在中国经济史,特别是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基础上。到目前为止,以严中平先生为代表的,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已经从科研单位到高校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硕果累累的专业队伍。相对而言,对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包括新 民主 主义经济史和社会主义经济史的研究,则起步迟缓,力量薄弱得多。除了“文革”以前寥若晨星的个别著作以外,由国家予以关注、组织力量开展研究始于七十年代中叶以后。当时国务院采纳了于光远等同志的建议,由齐燕铭同志直接领导,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经济研究所筹建新中国经济史研究组,由赵效民同志负责。这就是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的前身。此后,在十余年的时间中,与 财政 部合作,开展了对新中国的前身——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经济史的研究。抢救了一批历史文献资料,形成了一批学术资料书籍和学术专著。其中专著如《中国革命根据地经济史》、《中国土地改革史》、《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等。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大量的比较系统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中叶以后,其中主要成果有:较早出版的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编写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陆续出版的马洪、邓力群主编的《当代中国丛书》各个经济部门卷,中国土地改革史、对 资本主义 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史、 农业 合作化史等经济史专题著作;较为详尽的有中南财经大学赵德馨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84);下限至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孙健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杨坚白等撰写的专著《新中国经济的变迁和分析》系统地分析了建国以来至80年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演变及其得失,得到经济学界的好评。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薄一波撰写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虽然不是经济史专著,但是对经济史的许多重要问题作了研究阐述,对经济史研究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还有一些部门经济史专著也不乏真知灼见,如汪海波的《新中国 工业 经济史》、商业经济研究所的《新中国商业史稿》、左春台等的《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简史》、赵梦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 税收 史论纲1949~1991》、曹尔玠等的《新中国 投资 史纲》、夏泰生、李震的《中国投资简史》、庄启东等的《新中国工资史稿》、叶善蓬的《新中国价格简史》、李子超的《当代中国价格简史》、董志凯的《跻身国际 市场 的艰辛起步》、袁伦渠的《新中国劳动经济史》、路建祥的《新中国信用合作发展简史》、迟孝先生的《中国供销合作社史》、中国物资经济学会编的《中国社会主义物资 管理 体制 史略》、财政部编的《中国农民负担史》、宫成喜的《中国财政支援农业简史》等专著也在一个方面填补了新中国经济史的空白。 在区域经济史研究方面,地方志的编写推动了地方经济史研究的开展。这几年先后出版了《建国以来武汉经济简史》、《山东经济四十年透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史》(1947~1985)、《上海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简史》(1949~1985)、《陕西社会主义经济简史》、《广西当代经济史》等一批地方经济史专著。此外,许多省市区县还出版了经济年鉴、地方志等,为区域经济史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料。 在阶段史研究方面,这几年研究工作的重心仍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其次为建国以来前7年历史。这几年阶段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有:薛暮桥、杨波主编的《 总结 财经工作,迎接全国胜利》,李占才等撰写的《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范守信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恢复史》(1949~1952),国是反思丛书编委会组织编写的《滑轨与嬗变》、《“大跃进”的狂澜》等,陈雪薇撰写的《历史的启示——十年建设史研究》,徐棣华、王亚平撰写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济简史》等。董志凯主编的在整理大量 档案 资料基础上撰写的《1949-1952年中国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史论专著。它对于在国营经济主导下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下,各类经济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运行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