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农地产权市场的均衡分是析
我国农地产权市场的均衡分析
摘要:自从1978年的 农村 土地改革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土地 市场 出现了多种经营形式,土地日益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突显出来。在中西方的众多理论中很少有系统分析我国目前农地产权市场均衡的,因此,本文在修正张五常的分成租佃理论基础之上,构造一个考虑正的交易 成本 的定额租佃理论。然后据此分析我国目前农地产权市场的不同模式和特点。最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论文联盟www.LWLM.com编辑。
关键词:地租;交易成本;农地产权
Analysis of Equilibrium for Farmland’s Property Rights Market in China
——A Rent Model under Positive Transfaction Cost
Abstract:
Many kinds of types of manage has been coming out in farmland market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on farmland began in 1978.But there are not some effective theories to analyse the equilibrium of it systematically among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nomic theories.Therefore I design a quota-rent theory under positive transfaction cost ,based on modifing the rate-rent theory designed by Zhang Wuchang,and analyse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 different farmland’s property rights market.Finally,the study comes to a general conclusion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Rent; Transfaction cost; Farmland’s property rights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1978年的农村土地改革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土地市场相继出现了均田制、承包制、两田制、农场制、流转制、股份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土地日益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突显出来,传统的严格完全公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开始发生变化。关于农地产权制度的研究,西方的一些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斯维托扎尔·平乔维奇认为,私人所有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以双方一致同意的价格把所有或部分使用权、收益权转让给他人的权利,而产权则是“人与人之间由于稀缺物品的存在而引起的、与其使用相关的关系”。平乔维奇的产权概念秉承了费希尔的思想,费希尔(1923)认为:“产权是享有财富的收益并且同时承担与这一收益相关的成本的自由或者所获得的许可产权不是有形的东西或事情,而是抽象的 社会 关系。”在西方的私有产权概念中,所有权是无关紧要的,只要某种财产具有“使用权(或决定使用权)、自由转让权、不受干预的收入享受权”,就是严格的私有产权(张五常,2000)。在农地产权市场的均衡方面,张五常为我们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60年代他就批判了马歇尔等早期 经济 学 家关于分成租佃无效的观点,指出分成租佃和定额租佃一样有效,极大地丰富了租佃理论。 关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我国的一些经济学者也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提出了相关建议。如张培刚就主张根据我国的国情实行“田面权”(土地使用权)和“田底权”(土地所有权)的彻底分离,使“田底权”属于国家而使“田面权”商品化。此外,也有不少学者主张借鉴西方的经验和做法来规范我的农地产权市场。
但是,因为我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我国完整的有效的新的农地产权制度有待形成。考察中外学者的观点和我国实际,我发现,很少有人对我国的农地产权市场进行系统的模型化分析。虽然,张五常曾利用其分成租佃理论对我国的一些地方作过实证研究,但那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并且,他在他的基本模型中假设交易成本为零等等诸如此类,都需要进行进一步地补充和发展。我认为,我们应当深入分析我国农地产权市场中的各个参与人的利害得失,及由此引起的相关实施制度的变革,然后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方向。本文的主旨亦在于此。
本文在修正张五常的分成租佃理论基础之上,构造了一个考虑正的交易成本的定额租佃理论,然后据此分析我国目前农地产权市场的不同模式和特点。
二、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