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教师考调进城试卷要点
小学语文教师考调进城考试卷
? 本试卷总分分 ,考试时共150分钟 ?一、小学语文(10分)
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填空(每空1分)
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是?????????????????????? )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 )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 )、评价的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 )中进行()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 )和实施的能力。()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二、基础知识与积累(分)填空题(每小题1分)(1)和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 )和?)。
(2)字和字的意符分别是????? )和????? )。
(3)(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 )和?????? )的合称。(5)
3、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 (1)下面完全正确。A、B、呻shn 吟yn C、琢zu磨m倔ju强qinɡ
()()这些短语,表示并列关系的是( )A、B、C、排山倒海 D、选择住址()()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写的A、《鸟的天堂》 B、《火烧云》 C、《草原》 D、《燕子》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1)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 ??? ( )()。 ( )()。 ( ()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篇小说《故乡》??? ( )默写题((1)()小题分,())
(1)把成语补充完整
陈词?调???????? 虚无缥????? ???按 就班???? 颠???? 不破?(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聒碎乡心梦不成()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可以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仁人志士往往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疲惫时,不妨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句来激励自己。三、
尤安.艾肯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八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意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哪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再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中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6、“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这一句是有人的感叹,这个感叹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分)
A赞扬 B批评 C否定 D肯定
7、第五自然段作者用“朋友”和“家”作比喻,旨在说明什么?(2分)
8、下面是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概括,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分)
A作者愿意一遍又一遍地读这本书。 B与书同行就像与朋友同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