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研究性学习:鲁迅的“爱”与“恨”——《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doc
语文研究性学习:鲁迅的“爱”与“恨”——《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研究 性 学习 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崭新 内容 ,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教师的一次重大挑战。教师如何让学生在知识的相互渗透和灵活运用中学习?如何组织、参与学生和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我认为,宜改变教学策略,创设浓厚的综合性学习氛围。 现代 课程的关键因素是主体参与,主体参与蕴含着现代课程的主要策略——自由。语文研究性学习绝不能蜕变成知识传授,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 教育 目标具有系统性、深层性,课本中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只是提供一种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范例,我认为还可以将这种设计理念延伸到具体篇章的教学上,本课试图在学生已经较大量接触鲁迅作品的基础上,对其作品思想性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避免各个作品彼此孤立或脱节的现象,从而拓宽学生对文章认知的广度,达致较强的文学鉴赏纵深。 [教学实施] 一、课前预习作业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研究本课题——鲁迅的“爱”和“恨” 2、回顾和阅读鲁迅的作品(尤其是小说):回顾——《孔乙己》、《故乡》、《祝福》;阅读——《药》、《阿Q正传》,探究其中作者所体现的爱恨感情。 3、以卡片形式列出以上作品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同时研讨鲁迅对他们的感情倾向。 [说明]课前明确研究课题,选定合作伙伴,提出研究的范畴,避免漫无目的的探究。学生通过对已学过的鲁迅作品的复习和课外作品的研读,有意识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共同点,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和深入做好准备。 二、Flash动画《“三#8226;一八”惨案》作为课前渲染。 [说明]让学生走进一九二六年的 中国 黑暗 社会 ,感受“三#8226;一八”惨案之惨烈,为上课创设与课文内容相谐的教学意境。 三、同步介绍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发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请愿人民的血的 历史 ,是二百多名请愿群众倒在血泊中的惨烈的一幕,更是中国人残害中国人的一场罪恶、一场悲哀、一场耻辱!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在惨案发生后的第六天,鲁迅先生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愤,毅然写下了这悲愤沉痛的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以此来警醒中国人民永远记住这笔血债! [说明]突出导致“三#8226;一八”惨案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段祺瑞执政府的野蛮镇压,引导学生把握鲁迅写作的感情倾向——“悲愤”,为课堂 分析 鲁迅作品中的“爱”和“恨”作铺垫。 四、教师设问:大家能体会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感情吗? [说明]在《“三#8226;一八”惨案》动画的渲染下,知道了写作背景的学生不难得出与作者相同的感受——“悲愤”。 五、讨论:在探究悲愤之情时,分析作者的笔触涉及了哪几类人,悲与愤的感情所指是什么? 1、学生讨论概括 2、教师归纳: 悲悼死难烈士 愤揭反动当局 悲(爱) 悲忆交往经过 愤(恨) 愤斥文人嘴脸 悲议意义教训 愤批庸人麻木 3、教师 总结 : 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的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发为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烈士死难意义给予高度评价。 [说明]教师在评价中,尊重学生充满个性的思考,对各种不同答案,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思考、争议、权衡彼此的答案中,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协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 发展 ,同时他们对作者的爱憎感情也越来越明确。这为进入下一环节“鲁迅其它作品中的‘爱’和‘恨’”打下基础。 六、延伸:鲁迅其它作品中的‘爱’和‘恨’ 1、学生互相交流 研究 成果 2、 学习 小组首席发言人宣读本组研究成果 [说明]前期的资料收集、研究归纳属于个人能力的训练,后期的小组讨论、成果整合更注重资源的综合运用和协作研究的能力提升。 3、教师汇总归纳 “爱”——祥林嫂、夏瑜(勇于反抗者、革命者) “恨”——丁举人、鲁四老爷、军阀(封建卫道士、反动势力) “又爱又恨”——孔乙己、闰土、杨二嫂、华老栓、阿Q、鲁镇的人们(麻木的国人) 4、教师引导:鲁迅的“爱”和“恨”根源是什么? 爱国爱民,忧国忧民。这也是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会浸透的思想情感。 [说明]在归纳众多作品的思想感情后,挖掘作者感情的发源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鲁迅的所有作品,把握鲁迅的人格力量和思想精髓。 七、研究性 总结 : 1、课代表做课堂探究学习总结 2、教师作 参考 性总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