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育共生古华风-上海市奉贤区古华小学.doc

化育共生古华风-上海市奉贤区古华小学.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育共生古华风-上海市奉贤区古华小学

化育共生“古华风” ——2015学年上海市奉贤区古华小学课程计划 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学校课程建设的资源 1、学校课程建设的人力资源 学校目前18个教学班,学生610名,在职教工61名,其中大专学历14人,本科学历45人,中学高级教师5人,小学高级教师45人,区名校长1人、名教师1名。 2、学校课程建设的思想资源 “化育共生”的核心理念:典出于《礼记·中庸》“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意思是说,做事应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参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谋求自身的发展。化育共生是古华小学的核心理念,其内涵是: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学生发展规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的化育。教育是师生共生相长的过程。 学校课程建设的前在基础 1、初步形成了有利于教师健康成长的学校文化。 在“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校长的第一要务”管理理念下,形成了 “列出课题――项目培训――教育教学实践研究――适度帮助――反思总结”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前期研究的上海市双名课题《社会转型中提升市郊小学教师文化自觉的学校支持策略》课题研究对提升教师的文化自觉,使教师的教育境界、专业发展有新的超越。目前正在研究的《“化育共生”学校教育的实践研究》促使学校将“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准备”的办学宗旨落实到“化育共生”的教育理念,尊重人的发展规律,管理者、教师、学生共生相长,和谐发展,逐步凸显“实—新—和”的学校文化品质。 2、逐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科技、体育课程。 近年来,学校在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创生课程的积极性,努力开发本校的课程资源,逐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科技、体育课程。 3、基本奠定了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 在学校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学校领导不断提升自己的育人意识、质量意识和“大课堂”意识,整合校内外、课内外的教育资源,打造学校“激趣-互动-拓展”的课堂文化,研究学生作业反馈质量,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因此,学校获得了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上海市教育系统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青少年科普宣传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安全学校,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奉贤区课程教学质量奖,奉贤区教育科研示范校,奉贤区校本培训先进学校等荣誉。 (三)存在问题 1、学校的社会环境发生了不利发展的变化 随着南桥新城开发,旧小区发展受到限制,设施陈旧,交通拥挤不便,优质资源流失,居民流动性大,生源量多而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薄弱,很多孩子由祖辈领养,家长缺乏指导孩子的能力,社区居民整体素质与上世纪无法相比。 2、师资队伍面临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不足 近几年,一方面因提拔骨干教师而流失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超编导致新生力量不足,特长教师资源不足,一些教师还不善学习不善研究,对学校课程设置目标不够明确,学校内学科之间、年级之间师资力量发展不均衡,教师文化自觉在个别教师身上还未能体现。 3、硬件落后依然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班额数多,校舍、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生均建筑面积不达标缺五千多平方,专用室缺,教师办公室拥挤,教室小,活动场所缺,互动场所少带来诸多隐患,影响教育教学,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这一瓶颈问题始终困扰着古华小学的发展。 (四)机遇 学校是离奉贤区教育局最近的一所小学,倍受教育局领导的关注。近年来,学校各方面工作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好评和社会认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学校迎来校舍翻旧重建的契机和新一轮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力争得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 二、学校课程目标 (一)学生发展目标: 以“诚意正心 化育共生”为导向,凸显“阳光——自主——好学”的学生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准备,学习做人、做事、学习、健体,成为“懂尊重、尽责任、会学习、善合作”的风华少年。 (二)教师发展目标: 以“诚意正心 化育共生”为导向,凸显“化育生命成长 追求文化自觉”的教师文化,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创生者和执行者,从操作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争做“懂化育、有担当、爱研究、会创新”的古华贤师。 (三)课程建设目标: 开展感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强化教育,形成学生日常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研究点化教育,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以北京师范大学辛涛为首的专家组在基础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 领域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人与 社会 (自然) 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 人际交往、团队合作 道德素养 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尊重与包容 公民与法律素养 社会参与及贡献、环境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 人与 工具 语言素养 母语能力、外语能力 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