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宝卷学科属性之辩.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西宝卷学科属性之辩.doc

河西宝卷学科属性之辩   文章编号:1003-7721(2011)01-0111-10??      摘 要:河西宝卷是敦煌俗文学的分支,变文的嫡系子孙。当前,河西宝卷的研究者们从我国民间文学的角度,以敦煌俗文学为母项,敦煌变文为子项,河西宝卷为次子项(或分支),将河西宝卷的学科属性界定在了“敦煌俗文学”的范畴。本文认为,河西宝卷确源于敦煌俗文学,但本质上应是植根于河西民间的说唱曲艺,是我国曲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本文之前,学界关于河西宝卷是“敦煌俗文学”的学科属性的界定,明显反映了对河西宝卷说唱形式和曲艺艺术的认识不足。??   关键词:河西宝卷;敦煌俗文学;学科属性;说唱;曲艺??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1.01.015 ?オオ?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有关河西宝卷的研究已三十余年。学界关于河西宝卷渊源的探讨,有“敦煌俗文学的活样本”、“敦煌变文的后代”、“敦煌变文的嫡系子孙”等诸多提法;对其学科属性的界定,有“民间俗文学”、“敦煌俗文学”、“说唱文学”等诸多称谓。“对研究对象的严格界定及科学分类,是一门学科完善、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1]}河西宝卷作为河西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上起秦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下止反映民国十六年(1927年)河西大地震事件,时空跨度长达两千多年,其取材广泛,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可谓河西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对其学科属性的界定,当属河西宝卷研究的重要内容。??    笔者通过对当前学界关于河西宝卷学科属性“敦煌俗文学”说的生成背景和基本原则的梳理,结合自己的研究认为:河西宝卷是源于敦煌俗文学、植根于河西民间的说唱曲艺,是我国曲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河西宝卷学科属性的“敦煌俗文学”说??   “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2]}敦煌俗文学是指1900年在敦煌石室里发现的俗文学作品。关于敦煌俗文学,张鸿勋先生认为“敦煌文学中最具特色的是那些唐五代时期在敦煌地区流行,表现普通民众社会生活、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又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像曲子词、俚曲小调、说唱(变文、讲经文、话本等)和通俗诗文为主题的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那时当地文土的作品”。+{[3]}??   纵观当前关于河西宝卷的渊源及其学科属性界定的研究,代表性的学者及其观点如下:??   方步和教授说:“河西宝卷是至今还活在河西人民中间,为河西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俗文学,是敦煌俗文学的活样本”。+{[4]} ??   段平教授说:“河西宝卷是敦煌变文的后代,它们在同一土壤中发展、进化;宝卷是变文的嫡系后代,它继承着先祖的基本形式和内容”。+{[5]}??   谢生宝先生说:“变文中标有‘佛子’、‘佛号’、‘念菩萨佛子’,就是这种(按:念卷)齐声接唱佛号的应声。……河西宝卷基本上承袭了变文的衣钵,确为变文的嫡系子孙”。+{[6]}??   伏连俊先生说:“河西宝卷是敦煌变文的嫡传子孙,是活着的变文”+{[7]}??   车锡伦教授说:“河西宝卷的发现曾引起敦煌学界的极大的兴趣。研究者企图确认它们之间直接的继承关系, 但至今尚未发现可以证明上述结论的材料”。+{[8]}??   以上学者的观点主要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两个层面的问题:??   其一,都认同河西宝卷与敦煌俗文学是渊源关系,其中方、段、谢、伏等学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即河西宝卷与敦煌俗文学是“嫡系关系”,只有车教授对“嫡系后代”、“嫡系子孙”之说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把河西宝卷放在中国宝卷的总体发展过程中探讨,河西宝卷的演唱形式和仪式性的特征,则远不如明代宝卷更接近唐代俗讲+①的形式,而它们之间也只是渊源的关系,而非直接的‘子孙’。”+{[9]}车教授认同河西宝卷与敦煌俗文学是渊源关系,但从“演唱形式和仪式性的特征”上“远不如明代宝卷更接近唐代俗讲的形式”推断出河西宝卷与唐代俗讲属“非直接的子孙”。既为“非直接的子孙”,则河西宝卷与敦煌俗文学是“远亲关系”。但他又说:“(1698)刊于张掖的《敕封平天仙姑宝卷》同明代中叶以后民间宗教宝卷的形式相同,其演唱活动也叫‘宣卷’。所唱的俗曲曲牌有[上小楼]、[浪淘沙]、[金字经]、[黄莺儿]、[驻云飞]、[浪淘沙]、[傍妆台]、[清江引]、[罗江怨]、[皂罗袍]、[耍孩儿]、[一剪梅]、[锁南枝]、[绵搭絮]、[画眉序]、[驻马听]、[谒金?T]、[一江风]等。这些曲牌也是明代后期宝卷中常用的。”????[10]??比较车教授的前后提法,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些地方是自相矛盾的。其实,《敕封平天仙姑宝卷》是由“河西人”与“外地人”共同参与创作完成的,是河西地区保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