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湘教版必修二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23张).ppt

2015-2016学年湘教版必修二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23张).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湘教版必修二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23张).ppt

* *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 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 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 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 变为城市地区。 1947年石家庄市有人口约19.4万人。 截止到2009年,石家庄市辖区总人口约为1632000人 预计到2020年石家庄市总人口将达到300万 通过观察石家庄城市化的发展,试说明城市化有哪些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城市化标志 时间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城市人口(亿) 1.91 2.51 3.02 3.52 4.58 5.60 总人口(亿) 10.7 11.042 11.43 12 12.43 13.076 时间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第一产业 68.7 62.4 60.1 52.2 50 49.1 第二产业 18.2 20.8 21.4 23 22.5 21.6 第三产业 13.1 16.8 18.5 24.8 27.5 29.3 城市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相互促进 1、缩小城乡差距 2、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与工业化相互影响 4、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5、城市文化向乡村的渗透 城市化的意义: 1981年不同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 国家类型 国家数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美元) 城市化水平(﹪) 发达国家 19 10320 78 中等发达国家 63 1400 45 中东石油出口国 4 12630 66 贫穷国家 33 260 17 世界平均 119 2340 41 由数据可知: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服务业发展 剩余劳动力 工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城市化 社会经济发展 促 进 乡村 城市 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阅读课本37、38页材料“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结合1800~2020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思考P39活动题。 90 城市人口比重(%) 10 0 20 30 40 50 60 70 80 1800 1820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年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全世界 1.20世纪70年代中期,某些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扩张导致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同时部分商业和制造也向市区边缘迁移,加之周围乡村与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因此吸引人口向外迁移。 P39活动 逆城市化现象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表现: 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1.20世纪70年代中期,某些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扩张导致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同时部分商业和制造也向市区边缘迁移,加之周围乡村与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因此吸引人口向外迁移。 2.不合理。主要是因为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不协调,导致城市间就业和发展压力增大,并使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产生大量的城市问题。 P39活动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显著的内部差异性,尤其是“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并存。 A、过度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又称“虚假城市化”。 B、滞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落后于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 (拉美国家) (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 1.20世纪70年代中期,某些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扩张导致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同时部分商业和制造也向市区边缘迁移,加之周围乡村与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因此吸引人口向外迁移。 2.不合理。主要是因为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不协调,导致城市间就业和发展压力增大,并使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产生大量的城市问题。 3.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这些差别的产生,是因为两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与水平不同。 P39活动 城市化特点 原 因 发达国家 起步早 工业化早 城市化水平高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市中心区的居住环境渐趋恶化,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发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