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民间花鼓灯音乐舞蹈文化特征的比较研究.docVIP

淮河流域民间花鼓灯音乐舞蹈文化特征的比较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淮河流域民间花鼓灯音乐舞蹈文化特征的比较研究.doc

淮河流域民间花鼓灯音乐舞蹈文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以淮河流域上游的豫南地区信阳和中游的安徽为对象,对两地区花鼓灯艺术的音乐形式和舞蹈动作等方面进行比较,进而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淮河流域花鼓灯艺术的地域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花鼓灯;淮河流域;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   Comparative Study upon Music and Dance Features of Folk Flower-Drum-Lantern Dance   LIU Shi-rong   花鼓灯作为中华文化艺术瑰宝,是一种传播于淮河流域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花鼓灯艺术在其发展与繁衍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区域人们社会生活习惯的影响,其艺术表现形式又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近年来,有不少关于淮河流域花鼓灯的研究,撰写了不少颇有价值的艺术论著,对花鼓灯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作了深入而有益的探索,但对花鼓灯艺术区域比较的研究尚为数不多。比较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普通规律,能帮助人们获得新的发现。研究以淮河流域民间花鼓灯音乐舞蹈特征的比较为主题,对两地区花鼓灯艺术音乐形式和舞蹈动作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进而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淮河流域花鼓灯艺术的地域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对促进花鼓灯艺术的理论研究及其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淮河流域花鼓灯音乐形式比较   花鼓灯的音乐直接取材于自然界和劳动生活,很注意借鉴民间音乐中的优秀成分,以增强花鼓灯艺术整体表现力。花鼓灯音乐的伴奏,从主要用锣鼓伴奏发展到运用二胡、唢呐、笛子、笙、三弦儿、板鼓、响板等,在热烈的气氛中,也增加了花鼓灯艺术的歌唱性、抒情性。曲调形式多为抒情明快的民族徵调式与宫调式,因此,花鼓灯的音乐呈现出一个很鲜明的特征,即紧拉慢唱。   (一)安徽花鼓灯音乐表现形式   在安徽花鼓灯表演中,花鼓灯音乐通常包括花鼓灯锣鼓、花鼓歌和后场小调。花鼓灯锣鼓演奏主要有“场面锣”和“灯场锣”两大类。“场面锣”属表演性的锣鼓曲牌,是锣鼓单独演奏的。花鼓灯锣鼓热烈奔放,节奏明快紧凑,感染力强。先是主要用锣鼓伴奏,其它乐器极少用,它又是一门锣鼓的艺术。花鼓灯锣鼓是以花鼓、大锣、大钹为主,除此之外,可加上小钹、狗锣、手锣。花鼓是整个乐队的灵魂,起着指挥的作用。它不但具有一般锣鼓热烈、粗犷、节奏鲜明、感染力强等特色外,还具有健美、风趣,紧凑,一气呵成的特点。花鼓灯锣鼓传统曲牌有:“小五番”、“老十番”、“闹锦州”、“蛤蟆跳井”、“灯场锣”、“八段锦”等。后来新增的曲牌有:“开场鼓”、“长流水”、“鸡叨米”、“押条鼓”、“车水”、“喘气锣”、“慢锣”、“收场锣”、“小煞锣”、“大场锣”、“套鼓”等。   花鼓灯的歌,也叫灯歌、花鼓歌。它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多为即兴演唱。这些都是来源于民间的唱山歌、小调和对歌。“花鼓歌”中流行较广的曲调有《东北风》、《花鼓调》、《慢赶牛》、《兰花调》、《已调》、《败调》凤台花鼓歌的旋律优美,调式多为宫调式和徵调式。其它调式如角调式、商调式、羽调式也有,但比较少。如花鼓歌《东北风》。《东北风》是2/4、3/4拍,它是5个乐句组成单乐段结构,有三处出现了??#C音,使得别有风味。四小节锣鼓段在第3乐句后,将歌自然分为二个部分,调式为宫调式。如《慢赶牛》是4/4、4/5拍,有一处出现了??#C音,锣鼓段在第3乐句后,调式为徵调式。这二首花鼓歌的旋律都含有??#C音,正是??#C音的出现,使得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花鼓歌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与齐唱。节奏明快轻松,旋律上有的柔和优美,有的嘹亮高亢,有的风趣幽默。   后场小调又称后场小戏。所谓后场小戏是花鼓灯歌舞在演出中,安排在后面的节目,一些有情节的小戏(俗称“后场”)表演。所用曲调称“小调”,“传统的花鼓灯多为五句成一段,第三句后,无不例外的都有一个锣鼓间奏。而‘后场小调’中则不然,落音多种多样,乐段相对完整,相同之处是吸收了花鼓灯歌中的一些衬词,目的是求得唱词结构上的平衡与对称。”   此外,在花鼓灯后场小调中,还有管弦之类的伴奏曲牌。这些曲牌多源于民间的器乐曲,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用板胡、唢呐等民族乐器演奏,用于花鼓灯后场小戏中,使花鼓灯艺术在歌、舞、戏表现形式上更趋完善。比如(慢游场)《肚里疼》。   (二)信阳花鼓灯音乐表现形式   豫南花鼓戏的唱腔和音乐形成是来源于本土的民间小调。但随着戏剧因素的比重不断加大,人物角色的增多,单纯的民歌小调已不能适应戏曲发展的需要,因此,在长期演出实践中,艺人们在豫南山乡流行的山歌、民歌、小调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整理加工,逐步创作形成了具有浓郁的豫南风格特点的地灯戏曲调,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