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背景下四川灾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与保护研究.docVIP

灾后重建背景下四川灾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与保护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灾后重建背景下四川灾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与保护研究.doc

灾后重建背景下四川灾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摘要:汶川大地震给川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传承人员的伤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载体的损坏,人们心灵遭到极大的创伤。保护灾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个十分迫切的灾后重建工作。评估损失,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特色品牌,申报非遗保护名录,建立文化保护区,与旅游经济接轨,利用学校体育进行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是本文提出的开发与保护策略。    关键词:灾后重建;少数民族;体育;开发;保护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2      举世震惊的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两年,各种灾后重建工作都有序进行。相对于民生及基础设施的灾后重建而言,文化系统的灾后重建工作显得复杂而滞后。作为文化重建工作序列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在这次汶川特大地震的劫难中,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如何利用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契机,对灾后仅存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并加以保护,是摆在灾后重建体育文化建设者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进行开发与抢救性保护,对于完善灾后重建系统,保护该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增强该地区少数民族和谐与凝聚力,让其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政治意义。   一、四川地震灾区震前少数民族体育开展情况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大省,而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更是少数民族密度较大的聚居区,是藏、羌、回、彝、汉各族人民相交汇融合的地带。由于该地区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各个民族之间往来频繁,体育活动的开展一直搞得有声有色,藏族的马术;羌族的推杆、溜索;彝族的赛啦啦、荡秋千等体育尤具影响力,四川省前后共举行了12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藏、羌、回、彝、土家族等多个民族都十分重视发展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不但组建有代表队,还在本民族内极力推广和普及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民族间交流融合,这些民族传统体育在特点上既带有一定的民族杂合性,又带有较强的民族印迹和习俗特征。如,藏族同胞普遍喜欢的一些体育活动“锅庄”、“兰干寿”等在羌族中也极为盛行。四川地震灾区中藏、羌体育文化资源相对丰富,如,在羌历的每年新年中,九寨沟扎如寺的麻孜会、黄龙寺的黄龙庙会、大小金川与马尔康暨理县嘉绒藏族的若木纽节(看花节)、九寨沟的国际旅游节及转山节都要开展各种体育文化娱乐活动,藏羌锅庄、阿坝北部藏族的神舞、平武与九寨沟白马藏族的咒舞,羌族的沙朗舞、跳盔甲、跳皮鼓、羌族摔跤最具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二、四川地震灾区震后少数民族体育的损失概况及现状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严重、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自然灾害,震级达到8.0级,最大烈度达到11度。灾区少数民族同胞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人员伤亡惨重;地形地貌发生改变,用于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物质载体遭到极大破坏;原住民面临迁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发生改变,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困境。   2.1灾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伤亡   本次地震人员伤亡惨重,一共死亡69229人,失踪17923人,受伤374643人,其中北川一个县就死亡7千多人。总人口近20万人的羌族地震中死亡人数接近2万,达到10%1。如此大的伤亡比例对于一个本来人口就不多的少数民族而言,几乎是灾难性的,而且伤亡人数中,老人和小孩又占的比例最大,作为民族体育的主要传承者――在少数民族中具有很高威望的老者,如羌族的端公,也叫“释比”,他们掌握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信息和实际技能。在藏、羌族中,很多“老锅庄”,“羌族摔跤”师傅,“推杆”能手在地震中伤亡,据统计,与少数民族体育技能有关的藏羌同胞有326人在本次地震中伤亡,2而且很多是经验丰富、德高望重数量极少身怀绝技的老者,这些人员的伤亡对他们所属的民族其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2.2 灾区民族体育文化载体的破坏   汶川大地震不但带来人员的大量伤亡,还造成了灾区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大量损毁。地震造成民居及建筑物的大量损毁,部分城镇和大部分村庄都被夷为平地;世代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很多少数民族同胞家破人亡,无家可归。原本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的美丽家乡变得满目疮痍。众所周知,很多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民俗活动和祭祀活动,而举行这些民俗活动或者祭祀活动需要一定的载体,往往与地域环境有着很强的亲缘关系,如神山圣水、庙宇神塔或者神像、神龛、神树等,这些实物载体在少数民族同胞的文化传承中有着一定的指代含义,带有一种极强的神秘意蕴,他们所举行的一些体育文化活动都是围绕这些崇拜物进行的娱神活动。地动山摇的强烈地震以及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所造成山体崩塌,庙宇损毁,神塔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