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伦理探析.doc
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伦理探析
摘要:揭示新闻的人性美,特别是揭示并分析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中所体现出的人性美,从伦理的高度看待灾难性新闻,在报道中使人的个体本性中的善的本能通过新闻美的启示,充分自然地转变成具体行动,让美和善变个体为集体,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变不自觉为自觉,从美的价值高度激发出推进社会向真向善向美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灾难性新闻;伦理;人文关怀
现实社会生活中,灾难性事件通常是以突发的方式出现,给个人与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冲击。这种破坏使得群体或个人对自然界、社会、人类文化或价值观念认知的确定性降低,从而破坏了社会群体或个人与生活环境已有的和谐,无论是自然性灾难事件还是社会性灾难事件,都会给人们在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事件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无疑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极易激起受众的新闻欲望。
一、灾难性新闻报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重大灾难发生后,社会发展的恒常性和稳定性遭到极大的破坏,广大民众一方面急切需要大众媒体及时公布信息来了解并快速适应变化了的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则深感个人力量的不足,需要政府发起社会救助、凝聚人心、稳定情绪,最终达到恢复社会恒常,重新建立对环境的熟悉感觉,回归到可控的发展状态之中。这种对政府和媒体的依赖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社会人的一种条件反射,而一旦这种依赖没有及时而有效的被满足,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一)谣言、流言的泛滥
在传播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个人可接触的传播渠道日趋多元,人们可以通过非官方控制的种种渠道来获取信息。如果来自官方的正规传播渠道的信息匮乏,造成信息不足,就会给小道消息甚至谣言留下空间,甚至给别有用心的境外媒体以肆意发挥造谣以混淆视听、破坏安定团结的机会,从而加快流言传播的速度、扩大传播的范围,形成以讹传讹的不利传播流,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受众知情权得不到满足
灾难新闻往往关乎人命,如果对灾情予以封锁,公众就无法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安全所必需的信息,导致公众知情权的丧失,公众知情权的丧失有可能导致生存权的剥夺。从新闻接受者的角度考虑,受众对于灾难新闻有着迫切的知晓欲。恰当的报道可以使受众正确认识灾难,消除心中的疑惑和不安,稳定受众的情绪。如果媒体不能及时地满足受众的要求,流言就会随之产生,就难以实施对受灾者心灵上的安慰。过多地考虑灾难新闻的负面效应,想遮着捂着,实际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整个社会将承担的是更大的信用成本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
二、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伦理
(一)发掘和宣扬灾难本身和灾难中的人性的价值
灾难既然已经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尤其在重大灾难发生的刹那间,人的求生本能,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爱等,都会是瞬间的表现。新闻媒体在思考如何去进一步发掘灾难事件中所蕴含的更新鲜、更美好主题的时候,要求记者扛起人文关怀的大旗,透彻地直面生死,以关切的目光注视人类的生生死死,对处于极度悲伤状态下的人类给以人文主义关怀,让活着的人们体会到人类的崇高与尊严,唤醒人类的良知与道德。灾难报道除了对死难者要体现深切的哀思与悼念,而更重要的是对关注幸存者和受害者的家属,呼唤社会对他们的同情,从而安慰他们的心灵,抚平他们的精神创伤。灾难新闻的报道,最终需要唤起人们面对灾难的勇气,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挖掘人性坚强的闪光点是鼓舞我们人类不断战胜困难的最佳动力。
(二)以人为本弘扬人性美
灾难新闻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其视角应集中指向人民。这是因为,一场灾难过后,人们感到痛苦、悲伤,灾区人民对重建家园表现了极大的渴望,广大受众对灾区人民也表现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因此,灾难报道的人情因素格外突出。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抗灾赈灾的主体,灾害新闻责无旁贷地应当热情讴歌人民群众抗灾救灾的英雄业绩。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写作中融入满腔的热情,从而才能报道出极富人情味、感染力、感召力的佳作。
灾难新闻不能盲目地追求轰动效应,对于血腥或者悲伤的场面要考虑报道后受众的心理反应。一般情况下,对于灾难、罪案现场,对于现场的死伤情况,罪犯的残忍程度,最好是概述而不宜描写。文字表现应以不令读者惊惧、反感为限,应以大多数读者可以接受为限。对于不顾受众心理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媒体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低下和“人本意识”缺失的结果。血腥的描写不但会对受众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且也影响新闻作品的美感,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更是受到广大受众的怀疑。一份有责任感的媒体,不但要编辑内容负责,也要对读者负责,对民众负责,对社会负责。
结束语:灾难性报道已经不再是传统式的寻找、挖掘人物,而是侧重于在灾难面前全社会各种人群最高尚的人情和人性的真实流露,更侧重于珍惜一切生命的人道主义情怀的揭示和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