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条件下企业战略管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态条件下企业战略管理”

美国GE是复星心目中的榜样。复星在对收购对象的选择、培养中,以“进入中国行业前三名、具有全球竞争力”为目标,显然是GE“No.1orNo.2”原则的翻版。遗憾的是,复星并不具备成为中国GE的内外因条件。 李彤 作者简介 李彤,商界传媒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商界融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 2007年7月16日,内地最大的民营综合性企业集团复星国际在香港上市,代码00656。复星国际上市当日收报10.34港元,较发行价上涨12%。其实,在7月13日结束的投股阶段,复星国际已然出尽了风头,获得约233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超过2700亿港元,规模为香港有史以来第六。再往前推,在引进上市策略投资者时,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郭鹤年等“金灿灿”的大名已经赫然在列了。 复星集团的前身是郭广昌、梁信军于1992年创办的上海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曾涉足市场调查咨询、医疗诊断产品销售等业务。1994年,复星从“皮包公司”升格为从事医药、房地产开发的实体公司。1998年复星实业(现名复星医药)上市,郭广昌总算打通了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利用这个有利平台,复星实业控股、参股了30多家公司,实力迅速膨胀。几年间,复星集团稳步发展为以四家上市公司为主体的金融控股集团,复星系名至实归。这四家公司分别是:复星医药(600196.SH)、南钢股份(600282.SH)、豫园商城(600655.SH)和上海复地(2337.HK)。至2004年中,复星系公司总数超过100家,总资产约200亿元。 由于市场反应热烈,复星国际通过超额配售机制增发了1.87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达128.2亿港元,创民营企业IPO融资之最。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募集资金中的40%将用于偿还长、短期债务;20%将用于收购钢铁、医药及零售业资产;15%用作收购原材料供应商;其余投向金融等领域。 公开发行完成后,公众股东合计持有复星国际22.3%股权。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等合资持有的复星控股持有上市公司50亿股,占77.7%。持有29亿股的郭广昌身家约300亿元,持股最少的范伟身家也超过了50亿元! 郭广昌身家飙升的背后,却依然有一丝无法掩盖的遗憾:300亿元的身家显然无法成为大陆首富:对一直秉承“数一数二”原则的郭广昌和复星系来说,这不仅仅是遗憾,甚至可能是他们的宿命。 自揭家底 1992年,郭广昌、梁信军以10万元创办了广信科技。最初的业务是市场调查,用10个月赚到了第一桶金——100万元。期间,汪群斌、范伟陆续加入,“复旦四剑客”中除了郭是学哲学的,其余都毕业于遗传工程专业。郭、梁、汪、范分别持有公司58%、22%、10%和10%的股权,比例至今未变。1994年,郭广昌等又创立复星集团,主攻房地产和生物制药,从这两个行业他们先后赚到了第一个1000万元和第一个1亿元。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募集3.5亿元,复星踏上了产业与资本互动之路。 近些年,大陆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形象不佳。特别是德隆系、格林柯尔系、托普系、斯威特系、鸿仪系、朝华系等的崩盘,掌门人抓的抓、逃的逃,让人们见识了民营企业“做大”的风险。上述企业的惯常作法是运用“资本运营”手段,“空手”套得上市公司控制权;通过注入资产、业绩包装等手段铺垫、扮靓,恢复再融资功能;最后是将上市公司圈来的钱倒腾回家。这些资本玩家操纵上市公司在台前“扮人”,同时通过控股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一般称为“xx集团公司”)在幕后“捣鬼”。那些xx系的母公司是名副其实的“黑洞”,不仅巨额资金有去无回,甚至连一点光线也透不出来。 2004年,在震惊中外的德隆系崩盘事件之后,全社会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进人“高度戒备”状态,各大商业银行的神经更是绷得紧紧的。复星集团也未能独善其身而深陷于宁波建龙事件。在调控钢铁行业过度投资的大背景下,江苏铁本和宁波建龙两个违规大案相继被揭,部分官员被处罚,央视等主流媒体做了相关报道。复星集团作为宁波建龙第一大股东(31.5%的股权)被置于风口浪尖,旗下南钢、复星实业和豫园商城等股份全线下挫三四成。据说复星被银监会划入“慎贷名单”,虽然此说被当事各方否认,但这样的消息被人传、被人信,已经说明了人们对复星的疑虑。 2004年9月,复星集团拿出了极有分量的两份报告。一份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做的《复星集团的市场地位、竞争力和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初步研究》(“国研报告”),另一份则是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做的《复星集团财务分析报告》(“安永报告”)。 虽然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但既非国有又非上市公司的复星集团进行“自我解剖”,请权威第三方出具报告并主动向监管机构、银行披露。根据“安永报告”,截至2004年6月30日,复星集团总资产达到331.3亿元、负债总额228.17亿元,总资产负债率为68.88%。负债总额中银行信贷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