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过程可吸入颗粒物生成及控制措施的分析.pdf

燃煤过程可吸入颗粒物生成及控制措施的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燃煤过程可吸入颗粒物生成及控制措施的分析

学兔兔 第41卷第3期 锅 炉 技 术 V0I_41。No.3 2010年 5月 BOILER TECH NOI 0GY May.,2010 文章编号: CN31—1508(2010)05 0034—05 燃煤过程可吸入颗粒物生成及控制措施的分析 吕建娥,杨官平,李晶欣 (华北电力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3) 关键词: 煤燃烧;可吸人颗粒物;生成途径;排放控制 摘 要: 燃料燃烧过程是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从燃煤过程中颗粒物的来源及一次颗粒物 的生成途径进行分析,相应提出了控制燃煤过程可吸入颗粒物的燃烧前控制、燃烧中控制和燃烧后控制。燃 烧前控制包括了煤种选择和煤粒加工;燃烧中控制措施有调整燃烧工况和使用添加剂;燃烧后控制是通过使 细颗粒物凝并、团聚为较大颗粒物后再利用除尘设备加以脱除。 中图分类号: TK16; X513 文献标识码: A 烧,所以惰质组燃烬度差。无机矿物质组分不燃 0 前 言 烧,但它对挥发分的析出、固定碳的燃烧等都起 由于可吸人颗粒物(PM 。)对环境和健康有极 到了阻碍作用。所以说,煤岩中的惰质组和无机 大危害性,使其愈来愈受到世人的关注。目前,可 矿物质是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形成固态 吸人颗粒物已成为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 残渣和飞灰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污染物。而由研究结果表明,化石燃料的燃烧,尤 煤中无机矿物质组分以 3种主要形式存在 其是煤的燃烧是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 于煤中:溶解在煤的内在水分中;与煤中的有机 源。由燃煤发电过程所排放出的粉尘(电厂均安 物结合在一起;离散的无机矿物质颗粒。分散于 装除尘装置,排放出的绝大部分粉尘为可吸入颗 煤粉颗粒内部的无机矿物质通常指碱金属和碱 粒物)每年均上百万吨,占全国工业粉尘总量的 土金属阳离子,主要的有 Mg抖、Ca 、Na 、K 1/4以上。因此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的减排和 等。赋存形态有粘土矿物、碳化物矿物、碳酸盐 控制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有着极大的意义。本文 矿物、硫酸盐矿物、氯化物矿物、硅酸盐矿物以及 从燃煤过程可吸人颗粒物的生成人手,分析并提 金属矿物等。除此之外,煤中还包括有多种痕量 出减排可吸入颗粒物的措施,以期为燃煤电厂可 重金属元素。这些无机矿物质在煤的燃烧过程 吸人颗粒物的排放控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中,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迁移转化为气 态、液态或固态的残渣或飞灰颗粒物。利用化学 1 燃煤过程可吸入颗粒物生成途径 方法对煤灰的成分测定也表明,其主要成分为 1.1燃煤颗粒物的来源 Sio2、Al O。、Fe2 O3、CaO、MgO、K2 O、Na2 O等, 从煤岩学的角度来说,煤岩组分和煤化变质 另外,还包括As、Be、Cd、Co、Cr、Hg、Mn、Ni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