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寨岭隧道大坪斜井软岩大变形原因分析及施工技术.pdf
第3O卷 第2期 隧道建设 V01.3O No.2
2010年4月 TunnelConstruction Apr. 2010
木寨岭隧道大坪斜井软岩大变形原 因分析及施工技术 .
代伟 ,徐双永 ,杨结坤
(1.中国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隧道三公司,甘肃 漳县 450000;2.兰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兰州 730050)
摘要:介绍木寨岭隧道大坪斜井出现的碳质板岩段大变形情况,以及大变形发生和发展规律。从几个主要方面分析产生变形的原
因,并得出产生大变形的主因和诱因。在实际施工中,结合研究成果提出针对大变形段的建议治理措施 ,对该斜井大变形的及时处
理和控制效果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斜井;软岩;大变形;高地应力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1672—741X(2010)02—0169—04
TechnologyforControlofLargeDeformation of
DapingInclinedShaft ofM uzhailingTunnelin SoftGround
DAIW ei,XU Shuangyong ,YANG Zhekun
(1.The3rdTunnelingBranchofChinaRailwayTunnelStockCo.,Ltd.,Zhangxian450000-Gansu,China;.
2.Lanzhou—ChongqingRailwayCo.,Ltd.,Lanzhou730050,China)
Abstract:ThelargedeformationofDapinginclinedshaftofMuzhailirigtunnelincarbonaceousslategroundispresen—
ted.Theruleofthelargedeformationisdescribed.Thecausesforthelargedefomr ationareanalyzed intemr sofmain
causesandoccasionalcauses.Countemr easuresareproposedonbasisofthestudyresultsintheconsturctionand satis—
factoryeffectsareachieved.
Keywords:inclinedshaft;softrgound;la咯edefomration;highgroundstress;constructiontechnology
O 引言 1 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法
新建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为地处高地应力区的特 1.1 工程概况
长双线隧道。隧道开工至今已有多个斜井出现严重的 新建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地处秦岭高中山区,属
大变形情况,总体来看木寨岭隧道各斜井出现的大变 高寒高海拔地区。木寨岭隧道是兰渝铁路重点控制性
形都具有变形发生突然、变形发生后变形速率高且难 工程,隧道全长 19.11km,共设8座辅助坑道(6座无
以控制、最终变形量大等特点。大变形导致隧道拱墙 轨斜井、2座有轨斜井),为双洞单线分离式结构。隧
出现拱架扭曲变形、底部隆起、喷混凝土大面积掉块等 道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类型多样,区域 内断裂构造发
典型的大变形破坏现象 。国内外关于软岩地层高 育,表现形式多为破碎带、褶皱带及不整合接触带。隧
地应力大变形的研究已有很多,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 道穿越地层具高地应力特性 ,施工风险极高,施工难度
实践经验,包括该类大变形的变形机理、破坏方式、治 极大,是铁道部近年来第一次命名为 “极高风险隧
理措施等 J。然而地下工程 自身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