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习及环境的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语文学习及环境的关系

浅谈语文学习与环境的关系 黄 芳 ( 2003级学员) 内容提要:语文学习与环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其学习对象(语言)产生于环境,学习活动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效果不可避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母语环境对语文学习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优越的听说环境和实践运用的机会,从而帮助学习者获得良好的汉语语感基础,进而掌握汉语这一交际工具;另一方面,客观上造成的分化和差异又使学习者掌握规范标准的汉语多费周折,降低了学习效果.我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改造、创造相结合,力求让环境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习;语文;环境 学习是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适应环境的手段之一。[1](P31) 语言学习是指个体学会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它包括对系列声音或符号及其约定俗成意义的识别、再认和重现,对语法规则的理解,以及对使用语言所必需的动作技能(如发音、书写)的掌握。[2](P303)语言学习是人类所有其它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在言语活动中实现的,语言学习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文作为我国母语学习的课程,它承载着传播汉语言、传扬汉文化,培养使用汉语进行交流、思维能力的重任。通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大家获得了比较接近的认识: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3](P3)“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实践性特点。用进废止,感知、理解的东西得不到及时的运用,一方面会遗忘,另一方面也无从转化为能力,所以运用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形成。作为交际与思维的工具,它的熟练掌握须在实际使用中由使用者结合具体情境灵活处置,而后积累总结历次使用效度与工具使用之间的联系,最后达成对这一工具的掌握。而作为母语学习者的学生,在国内学习汉语言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几乎时时处处都有实践运用的机会。但是,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似乎并不尽如人意,是否环境对语言学习促进作用有限,还是过于优越的母语环境反而令学习者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 一、语文学习对象与环境的关系 语文是什么?近些年来不少人趋向于一个认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P1)语文学习以汉语言和承载汉文化的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其中现代汉语是主体,其标准语—普通话又是主体中的主体。 汉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的一种,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现代汉语就是由原始社会初期简单的口语在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来的,并随着社会的继续发展而不断变化着。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在汉语音节中,声调具有辨义功能,不同声调的相同音节其意义是不同的,不同语调的相同句子其意思也是不同的。并且,现代汉语还存在较多的语流音变现象,这是同一语音在具体使用环境中发生变化。其中有的音变仅仅表现在读音上而不会改变其原来的意思,如上声变调和语气词“啊”的变化;而轻声和儿化两种音变会使词语的意义、性质发生变化,如:“大意”本为名词,指“主要的意思”,“意”读轻声后成了动词,意思变为“疏忽、粗心”。所以要对现代汉语语音准确把握,需要结合其使用环境。现代汉语中还有许多同音字词,如“办公室”与“办公事”在语音上完全相同意思却相距甚远。特别对于同音同形词,如“他成家了。”中的“成家”是“成为专家”还是“结婚”,只有根据语言的使用环境来判断。可以看到,现代汉语语音的辩义功能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有效发挥。 现代汉语的词汇十分丰富,因为汉语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除了从古代汉语继承了基本词汇和一批古今通用的词语,现代汉语标准语还适当吸收汉语多种方言中的词语来补充自己,在与国内外各个民族的交往中,又借了不少外来词。此外,各种学科的术语、各种行业语也在丰富着现代汉语词汇,从历代的书面写作和口语运用中产生的大量熟语也成了其构成部分。这些词语在增强现代汉语表现力的同时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加上汉语词汇中众多词语具有各自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令学习者不得不对词语产生的环境、使用的环境有所了解方能准确把握其意义。 现代汉语中还存在较多的词语兼类现象和多义、歧义的句法结构。如:“端正学习态度”与“坐得很端正”中的“端正”分别为动词和形容词;“招待好朋友”、“学习文件”、“这个人谁也没问过”等词组都有两种不同的意思,而它们在语言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仅仅从语法规则上是无法准确理解的,必须根据这些词句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地判断。 在文学作品中,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常常会运用修辞手法。而修辞活动离不开语境,无论词句的选取、加工、调整,还是修辞格的使用都要十分适合语境,不仅适合狭义的上下文语言环境,而且适合广义的说话、作文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可见文学作品不仅主题和内容会受环境的影响,就连其表述的方式也要受到环境的制约。 由此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