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秦汉时代的城市
中国城市建设史读书报告姓名:钟白毅班级:城规141 学号:201408500226第一章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原始社会的居住方式:穴居、树居。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狩猎业的分开(在中石器时代开始有农业,并开始逐渐形成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固定的居民点,即最初的原始部落)。原始的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穴居:北方木骨泥墙式——黄河流域,巢居:南方竹林干阑式——长江流域,半穴居:穴居与巢居形式的一种结合,地面建筑:实际上接近半穴居的形式,穴更浅。原始居民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和选址特征:农业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氏族部落形成,产生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点;形成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的组合;选址选在较为高爽、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靠近河湖水面。城市的含义:城市本身的含义就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城市的产生:生产工具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和剩余劳动力,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奴隶社会形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私有制产生,需要有城郭沟池来保护私有财产(防卫),“筑城以卫君、选廓以守民”,有了剩余产品及私有财产,出现交换,发展形成固定的交换场所(市或市井)和商人,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出来(这种生产与生活方式使居民点产生了分化,出现了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和以农业为主的乡村),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城市实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城市出现产生的变化和意义:(变化)城市的出现使人类的聚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逐渐成为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为乡村,从此出现城乡差别。(意义)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城市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推动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城市形成的标准(从城市的要素、本质和定义出发,城市形成的标准概为):区域范围内政治、宗教、文化等的中心聚落的形成;军事防御功能得到加强的聚落的出现,其中许多以城墙的兴建为标志;国家和文明的形成;人口的聚集数量和密度大于所在区域内的乡村;人口构成有别于乡村;财富的聚集与消费中心;大型聚落和建筑物的出现;金属器物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知识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形成。第二章殷周时代的城市中国古代城市起始朝代:夏代(逐渐形成奴隶制社会)。社会背景:商代生产技术(主要是冶铜技术)发展,使铜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手工业类型逐步增多;商业也开始兴起,出现了货币;奴隶社会中有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阶级,在城址中有明显的反映;创造了版筑技术。殷周时代的城市:商城(郑州):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的古代大城;平面近似方形;城墙为夯土墙,又厚又高,版筑墙技术为地面建筑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建筑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城市内外有宫殿、居民住宅区、制骨、制陶铸铁等手工业作坊、农民居民点及墓葬区。殷墟(安阳小屯):河南安阳西北部小屯村附近的洹河南岸,为晚期商代遗址;洹河两岸十余里的范围内分布有大量遗迹,有宫室、庙宇、住宅、坟墓、窖、地牢等;房屋结构多数为“茅茨土阶”(即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周代的都城: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和镐京,中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在西周(分封制的影响);遗址发现瓦片;西周初年在洛阳附近新建王城和成周两个城市,目的是将殷商的“顽民”集中管制于成周,王城派兵驻守目的在于监视殷“顽民”。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邑与都:邑并不仅是指城市,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凡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的邑称为都,是奴隶主的驻地。邑与市:中等规模的邑设市,这时的市相当于墟、场等,并不是所有的邑都有市。城与国:“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城市防御性构筑物,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在周代国与城意义相同,国在周代即“或”字,或字象形以戈守土,具有防御意义,而且国与城同义,体现统治阶级的权利。城与廓:“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城与廓是有区别的,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阶级分化使得奴隶主贵族居住城内,一般人居城外廓内。有的城并没有廓。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只有城市或城市附近设了市的时候才出现了城市,中国往往是先设城后立市,西周形成了早期城市,但城市的称呼产生于战国。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武汉市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硚口区物理试题.docx
- 母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 江苏大学线性代数习题详解1.docx
- 江苏省2015年班主任网络知识竞赛试题(94分).docx
-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 江苏省宝应县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册期中试题.doc
- 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语文备课组七(上)第五单元专题《狼》教案学案同步.doc
- 江苏省前黄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册期中试题.doc
- 江津八中2015级一诊模拟考试题理科14.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