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主流网络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doc
西方主流网络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即。世界各国媒体逐渐把目光聚焦于这次盛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阐释上海世博会的准备情况。网络媒体是当今最普遍、反应最迅速的传播渠道。笔者就世界较有影响力的大网络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的报道进行了扫描。
华盛顿邮报网(简称邮报网)从上海与北京城市文化的对比中分析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性。今年7月10日,邮报网采用美联社题为《掂量花费后美国参加上海世博》。这篇报道认为北京奥运会美国派遣强大的代表团参加,是因为北京在华盛顿眼中有政治意义;而上海却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是远东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可以提升美国在经济上的影响力。美国已经缺席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2005年日本爱知县世博。但上海世博像北京奥运一样不应该缺席。邮报网从上海在远东经济影响力角度,说明对于美国像参加北京奥运会一样,应该参加上海世博会。
国外媒体还进一步注意到上海世博与北京奥运之间的差异,那就是上海更为宽松的文化氛围。早在去年9月17日美国时代网就以《北京奥运后,上海重返聚光灯下》为题进行报道,认为奥运会开幕式前,北京采取的签证限制将很多国外观众拒之门外,但是他们对上海充满信心。上海会向世界友人张开宽广的怀抱,奉献一场“全球共享的盛宴”,让世博会重焕生机。在时代网看来,上海因中国通往世界的门户而发达,相对于北京因政治中心的严肃性,上海更具有前卫、开放与宽容的城市文化。
资金投入超过北京奥运会
资金是衡量一次盛会的普遍尺度。美国纽约时报网(简称时报网)今年3月30日以《上海:为世博会花钱整容》为标题的报道认为:上海世博之预算远远超过北京奥会430亿美元,前者为450亿美元。时报网认为官方承认政府出资的世博会预计亏损1.2亿美元,举办上海世博会一方面是为了国家形象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拉动经济的需要。《纽约时报》同时还提到中国明知“世博会已不如以前那么走俏”,“明年参观世博会的7000万观众中的大多数会来自国内邻近的省份”,却依然急于给世界留下印象。中国努力筹办奥运会、世博会,体现的是大国的责任感和气度。
不过,西方媒体对筹备上海世博又有某些方面的担忧,其中也不乏对中国迅速崛起的偏见。美国新闻周刊网(简称周刊网)今年3月28日以“建设齐全,唯少客流”为题认为:北京奥运会花费15亿为奥运会建设的鸟巢、中央电视台大楼和艺术中心,目前因资金问题难以继续维护,上海世博可能会遇到同样的麻烦。“一如往常地,中国的软件远落后于它的硬件”。奥运会过后的确鸟巢、水立方的游客数量锐减,花费巨资建设的场馆的确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世博会过后,大多数国家的展馆都将被拆除。中国是否能够留下像埃菲尔铁塔一样人来人往的世博会遗产,的确是亟待考虑的问题。
金融危机影响上海世博筹办工作
金融危机影响到美国是否决定参展上海世博,因为迟迟没有决定,作为超级经济大国,又因为东道主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一直成为国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时报网今年4月20日以《美国上海世博会筹备亟待努力》为题,首先批评美国展馆毫无进展。因为华尔街蔓延开的金融危机让企业界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很难找到展馆建设的赞助商。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是否参与世博会,一定程度上会消弱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与含金量。接着,大网站也把目光关注到其他可能不会参加上海世博的国家。邮报网今年5月7日以《美国快搭不到上海世博末班车》为题,认为美洲“除了美国外,哥伦比亚和安哥拉也没有在期限内确认参展。”
与此形成对照,有些国家网络媒体对自己国家能够克服金融危机的困难、依然参加上海世博表示理解与支持。去年7月18日,新西兰先驱报网以《总理宣布投入上海世博场馆建设费3千万美元》为题,认为这个数值是日本爱知县世博会的5倍。报道分析,这样的投入主要是考虑到新西兰与中国的经济纽带关系。
悉尼晨报网2008年6月25日以《澳政府花费5千万美元建设上海世博场地》为题,认为上海世博在“战略市场”上提高澳大利亚的影响力。该网站引用澳国会秘书长麦克?米勒的话说,参加上海世博会“至关重要”,这与“澳大利亚在中国的经济和战略利益”相符合。澳大利亚还从企业界与各州集2000万美元,支持该国上海世博场馆建设。从悉尼晨报网报道该国的上海世博筹备情况来看,表现出与美国媒体完全不同的风格:前者乐观其成,后者悲观失望。表现出上海世博在金融风暴期间,各国因各自立场所持的不同态度。
中国采取积极措施
西方各大媒体也注意到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积极努力,从各国视角报道中国政府的各种努力。时报网今年4月20日以《通用继续致力于上海世博会》为题,认为在金融危机缠身的困境下,美国参展费用一直悬而未决。为了让美国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国已经做好了借钱给美国建造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