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居住区规划设计重点精选
第二章
1.居住区规模分级构成(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表述,人口规模为主要指标)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户)10000~160003000~5000300~1000人口(人)30000~5000010000~150001000~3000一般情况下。我国所在地区纬度越低的南方城市,或选用住宅层数越高,在同等的人口规模下,其用地规模越小。
2.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①住宅用地
1.居住区用地 ②公建用地
③道路用地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 ④公共绿地
2.其他用地 非本区配套设施用地
保留用地
不可建用地
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内容)
①符合城市总体规则要求;综合考虑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风貌等地方特点和区位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资源、现状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
②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③适应居民的居住生活行为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和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④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⑤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⑥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统一的综合效益与持续发展。
4.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与要求
安全、卫生、方便、舒适、优美
5.基础资料依据:(P32页)
①政策法规资料项目(城市规划法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道路交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绿化以及工程管线等有关规范;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居住区的规划要求等)
②人文地理资料项目(基地环境特点:建筑形式、环境景观、近邻关系;人文环境:文物古迹、历史传闻、地方习俗、民族文化;居民、政府、开发、建设等各方要求,各类建筑工程造价、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等)
③自然地理资料项目(地形图、气象、工程地质、水源)
④工程技术资料项目(城市给水管网供水、排水、防洪、道路交通、供电等)
6.现状、区位分析(P34页 )
7.什么是区位?
区位,指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第三章(重点)
1.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P42页)
主要考虑人口规模、配套设施和行政管理,即按人口规模划分为居住区级(3~5万人)、居住小区级(0.7~1.5万人)、居住组团级(1~3千人)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
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
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2.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分值高,结合特点进行布局,P44-54图)
1.片块式布局: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的群体,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
2.轴线式布局:轴线由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
3.向心式布局: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局形式山地用得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
4.围合式布局: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构成的空间无方向性。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要适当控制建筑层数。
5.集约式布局:节地节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可很好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各种要求,对一些旧城改建和用地紧缺的地区尤为适用。
6.隐喻式布局:把某种事物进行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增强环境感染力,“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
7.综合式布局:多种形式综合布局。
8.几项有关技术要求
①关于出入口
A.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主要车行道至少要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口
B.机动车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150m
C.人行出入口间距≯80m
D.沿街建筑长度大于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
E.当建筑物长度大于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F.居住区、居住小区车行道与城市级或居住区级道路的交角≮75°
②尽端式道路
长度≯120m,并应设面积≮12m*12m的回车场
3.道路纵坡i(%)、最大纵坡坡长L(m)一般要求:
A.机动车道 0.2≤i≤8.0;L≤200
B.非机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最新财务法规解读.pptx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最新版】.ppt VIP
- 七年级开学初家长会.pptx VIP
-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组(发布时间:2014-09).pdf VIP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pdf
- TBGEA001-2019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技术标准.pdf VIP
- 智能制造 第7章 智能制造服务.ppt VIP
- 乳腺腔镜手术介绍.pptx VIP
- 医院艾滋病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应对老年人患者烫伤情景考核评分表.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