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粤剧生存现状调查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粤剧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粤剧的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结果与作为大学生的我,对于粤剧之所以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粤剧在当今社会舞台的表现地点和形式上过于单一,大多数高质量的粤剧演出只会出现在剧院,而这样会使众多想观看粤剧而生活拮据的平民百姓拒于门外;虽然在民间的一些大型节目里会出现粤戏表演,但这种演出大多偏重于迷信朝拜,加之这种演出的含金量相对之较低,演出场所总是“人烟稀少”; 二、在访谈中,有不少人认为粤剧较于现今蓬勃的流行歌曲,前者的趣味性远在后者之下。粤剧的曲调虽然很美,却是单一,没有流行歌曲那种豪放。流行歌曲更加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三、在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里,唱粤剧、演粤戏,说难听点,是会引起周边朋友的笑话。而唱一首动听的流行歌曲却会招来众多的倾慕者。而为什么会出现当代大学生这种价值观,我认为教育扮演着一个重要的指挥棒。当今的教育理培养理念,偏重于授予学生的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而并不着重于培养学生文化情操和学习更多的精神文化物质; 1.加大对粤剧的宣传广度和深度。有关部门可利用广播,报纸新闻和电视传媒对粤剧进行宣传,是粤剧深入民心;还有,在演出粤剧时,剧院可适当降低门槛,让更多的粤剧喜爱者可以看到高品质的演出; 2.从小教育和培养学生对当地文化及国家先进文化的情操;让学生知道对于粤剧的传承的重要性,让学生能与先进文化产生精神共鸣; 3.对粤剧进行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粤剧在古代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它能放映当时社会的状况,古代人借以寻乐与鼓舞。在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有必要对粤剧的某些部分舍去。当然,不能一门子抹杀粤剧的精华。在保留粤剧的主体的前提下,对粤剧进行有机改革,才能迎合社会的需求,才能迸发出其生命力。正如中国戏曲研究会副会长黄天骥:粤剧要走出低谷,就要根据观众的要求进行改革和改造,而且应该大胆地改。现在粤剧首先要把观众吸引过来。粤剧要改革,首先要进行观念改革。当然,改革和改造不能盲目乱改,如果不认真研究这些艺术形式的岭南特征,不把特质性的东西展示出来,长此下去,观众也不会喜欢為瀕臨失傳的藝術注入新生命:粵劇 粵劇是香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為了傳承這項藝術,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於2007年起開展了一個在本地學校和社區推廣粵劇藝術的項目。 項目內容包括編纂粵劇融入中學課程的教材和教案、為學生安排粵劇導賞,以及出版有關粵劇的書籍和製作紀錄片,以引起大眾對這門在香港瀕臨失傳的藝術的關注。 教育學院助理教授兼計劃負責人吳鳳平博士表示,香港的戲棚粵劇表演場次不斷減少,從 1970年的158場驟降至2010年的34場。專為粵劇表演蓋搭的竹戲棚和相關的民間儀式和習俗也瀕臨失傳。 她說:「這門藝術日漸式微,如果我們不積極保育,它將會消失得更快。」 該項目開始時在四間學校推行,吳博士和她的團隊一方面指導教師如何將粵劇融入正規課程,同時製作教材和向學生推介有關粵劇的書籍及表演。 部分教師初時抱有懷疑態度,質疑粵劇是否可包含在新高中課程內,尤其是因為難以界定粵劇應屬語文科抑或通識教育。然而,吳博士說,兩者皆是。 她說:「它既是語文學習,部分粵劇劇本詞藻優雅,善用修辭,非常值得欣賞,是以屬於文學;它也是通識教育的一部分,因為粵劇的舞台、戲服、音樂以至表演形式均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學生可以親身到竹搭戲棚觀賞粵劇演出,也是一種截然不同的學習體驗。」 她和團隊的努力成功扭轉教師的想法,令他們重新認識粵劇的價值;而項目在首四間學校的成功範例,促使其後30多間中學將粵劇融入課程內。 除了學校層面外,吳博士也一直嘗試提高市民大眾對粵劇的興趣。她在2009年出版了一部關於粵劇名伶梁醒波的傳記,該書除躋身暢銷書榜外,更獲得第廿二屆「香港印製大獎」優秀出版大獎-最佳出版(傳記)。此外,吳博士與香港八和會館以及中國和美國多間大學,分別進行有關粵劇編劇學習研究、粵劇劇本考證及拍攝有關粵劇的紀錄片等,而為推動粵劇開展的計劃亦多達12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9年宣佈將粵劇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吳博士在推動粵劇方面的努力亦得到政府加倍重視。吳博士已獲委任為多個有關藝術及粵劇的政府諮詢委員會成員。 吳博士說:「粵劇是香港文化的重要一環。我希望藉著我們的工作,激發下一代去思考我們的本土文化和身分,以及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