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同步测控〔北师大七下〕
第9课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同步测控
名师导航
●相关资料
姓的来历
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先决条件,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姓与原始的姓并非同一概念,而是包含了古代的姓与氏两方面的内容。
中华民族的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初期,那时的人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血缘关系,往往以此作为本氏族的名称,即氏族的徽号,这就是图腾,有些图腾后来转化为人的姓。由于那时的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即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姓”的造字属于会意,古形体是由“人”和“生”组成,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用“女”与“生”组合成姓字,最早见于秦国该石《诅楚文》,意思是女子所生为姓,生而有姓。因此,中国早期的许多姓如姬、姒、姜、赢等,都带有“女”字。
氏是姓衍生的分支,出现较晚,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为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氏”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解释为木本,即植物之根;后来转注为姓氏的氏,就是取水之源头、木之根本的意思。
据报道,中华民族的姓氏多达11 939个。这些姓氏的历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几乎都有一番来历,都蕴含着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十几种来源:
一、以国名为姓氏。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周朝,大小诸侯国遍布神州,有许多国的王族以国名作为姓氏。
二、以邑、亭、乡名为姓氏。邑指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亭、乡都是古代行政区划,秦汉时,大体上十里一亭,每乡约12 500户,十亭为一乡。
三、以居住地为姓氏。一般是无封土之人采用这种方式,其中复姓较多,大都表示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四、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氏。
五、以祖上谥号为姓氏。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死后,根据其生平行为褒贬善恶所加的称号叫谥号。
六、以爵位为姓氏。爵位是君主国家对贵族所封的等级。
七、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
八、以官职为姓氏。
九、以技艺为姓氏。
十、以德行或著闻之事为姓氏。
十一、因赐姓、避讳而改姓。赐姓即天子、皇帝赐给臣民的姓。避讳是指凡遇到皇帝或尊亲的名字都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
十二、因避仇、避祸而改姓。
十三、少数民族的姓及其改姓。古代北部、西部和西北部的匈奴、鲜卑、羌、氐、羯等少数民族原有的复姓、三字姓、四字姓,经过多次民族融合,有的已改成单姓,和汉族的姓氏融合为一体。
●活动感言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姓氏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而深广,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文献学、遗传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生动而具体地反映着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形态演进、文明起源、民族融合、中外交流以及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习俗的发展与变革。中华姓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具有世界上其他民族姓氏文化所未有的鲜明特色。关于中华姓氏文化,你还知道哪些信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