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金属切削机床总体设计分解.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机床系列型谱的制订 我国对金属切削机床分为11大类,每类机床又分别分为10组、 每组分为10系。 参数分级 经过技术和经济分析,将产品的主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级,制订参数标准。产品的主参数应尽可能采用优先数系。 一、机床系列型谱的制订 产品系列化的设计目的是: 二、机床运动功能设置 二、机床运动功能设置 3. 写出机床运动功能式 三、机床总体结构方案设计  ?         A    原因 中型机床   不能太大    速度损失和结构适中  取1.26, 1.41 大型机床    要小   可以复杂点,速度损失要小  取1.12,1.26 小型机床    可以大一些  结构简单,速度可以牺牲 取1.58,1.78 专门化机床     要小 工艺范围小自身结构不复杂 取1.06,1.12 螺距:0.2、0.25、0.3、0.35、0.4、 0.45、0.5、差0.05、 0.5、0.6、0.7、差0.1、 0.7、0.75、0.8、差0.05、 0.8、1、差0.2、 1、1.25、1.5、1.75、2、差0.25、 2、2.5、3、3.5、4、4.5、5、5.5、6、差0.5、 作业: P139/1、2、7 P140/20、21 普通机床、大型机床、小型机床和专门化机床四种不同类型的机床在选择公比时有何差异,为什么? 2. 进给驱动电动机功率的确定   4) 进给牵引力的估算(P86)   G为工件重力;Fz, Fx, Fy为切削力在进给方向、垂直于导轨面方向、导轨的侧方向的分力;Ff为钻削进给抗力;f ’为当量摩擦因数;f为钻床主轴套筒的摩擦系数;K为考虑颠复力矩影响的系数;T为主轴的转矩。 2. 进给驱动电动机功率的确定   对于数控机床的进给运动,伺服电动机按转矩选择:   T进电 = 9550 P进 / n进电→选择电机   T进电为进给电机的转矩;n进电为进给电机的转速。 3. 快速运动电动机功率的确定   主要是克服移动件的惯性力和摩擦力作功。   P快 = P惯 + P摩   P惯 = M惯 n / (9550η)   M惯为克服惯性力所需的转矩;n为电机转速;η为传动件的机械效率。 3. 快速运动电动机功率的确定   M惯 = Jω/ t   J为转化到电机轴上的当量转动惯量;ω为电机转子的角速度。   ωK为第K个旋转件的角转速;mi为第i个直线移动件的质量;vi为第i个直线移动件的速度;JK为第K个旋转件的转动惯量;mK为第K个旋转件的质量;RK,DK为第K个旋转件的半径和直径;ρK为第K个旋转件的密度;lK为第K个旋转件的长度。 * 第三节 金属切削机床总体设计 一、机床系列型谱的制定 二、机床运动功能设置 三、机床总体结构方案的设计 四、机床主要参数的设计 首先对用途最广、需求量最大的某类组机床,将其主参数规格化,作为该类组机床的“基形系列”。 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类用户的需要,派生出若干变形系列,形成“变形系列”,并将各种机床精度等级化。 型谱制定即完成某类种机床的“基形系列”、“变形系列”及其精度等级化的工作。 中型卧式车床简略系列型谱如P76表2-1所示。在该系列中,以普通卧式车床为基型,派生出马鞍式等车床,基型和变型都有主参数系列。 在系列型谱中的同种类的产品有一定的相似性。 主参数和主要 性能指标的确定 参数分级 制定系列型谱 应最大程度地反映产品 的工作性能和设计要求 尽可能采用优先系数    P26 通常是二维甚至多维的 其中一维是主参数 其它维是主要性能指标 回顾第一章:系列化设计 回顾第一章:系列化设计 250 320 400 500 630 800 1000 端 面 车 床 球 面 加 工 卡 盘 式 无 丝 杠 式 提 高 精 度 马 鞍 式 万 能 式 型式 最大 工件直径/mm 注: ——基型, ——变型 表2-1 中型卧式车床简略系列型谱表 1.科学地规划产品的种类与规格,最大范围经济地满足社会需求; 2.基型和变型的大部分零部件可通用化,不同规格产品的同类零部件相似,便于组织设计和生产、缩短制造周期; 3.易于提高可靠性,方便维修和配件供应,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 主参数规格制定方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