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解说词对纪录片的意义及作用.doc

纪录片解说词对纪录片的意义及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纪录片解说词对纪录片的意义及作用

纪录片作为使用影像记录外在客观世界的一种影视作品,单纯运用镜头画面往往难以达到记录世界的目的,相对于纸质记录方式而言,镜头往往只是从现象上去记叙而无法去使人更深层的理解,通过听觉从外部世界获得信息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种情况下,纪录片的文本解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纪录片的解说词,它不仅仅是为了配合纪录片的画面而存在,更是为了使受众更好的理解纪录片所想要表达的内涵,把需要让人理解的方面使用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加强理解,同时纪录片的解说词也成为提升纪录片观赏性的一种手段。 纪录片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一种记录文本,它已经开始向娱乐化发展。其实现在的技术手段已经可以达到“情景再现”,它突破了“画面缺失”的历史语境,充分发挥影像表达的魅力,以另一种文字无法表达的意境方式去阐释内容。但是在当下娱乐化的风潮之下,电视纪录片要赢得受众的关注,仅凭镜头和画面是不够的。其解说词的内容表达开始显得愈发重要。以内容为王道的电视纪录片无论的想要走传统记叙客观世界的路线还是更多地走娱乐性的特质,文本的题材选择,主题表现,包括解说词的写作,都对于纪录片有很大意义 在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虽说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分量明显下降,纪录片更加偏向于事件的影像记录,但这并不意味着纪录片的解说词变得不重要了,相反,解说词变得更加重要,更为精炼,更加恰当,更加有力。它回到了解说词该有的位置上,成为纪录片声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纪录片是叙事的艺术,但是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时间,人物,地点等等基本背景和事实有很多是难以用画面去进行的。为了避免这种画面上解释的偏差,叙事便成为了解说词的基本功能。而在当今纪录片创作走向中,记录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走向。它可以把一个个镜头串联起来,从而引发观众的兴趣,提高纪录片的可视性。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的开头解说: “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为的是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穿越四季,我们即将看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在这一段解说词中,编导采用列举的形式,将一个个画面呈现到观众眼前,通过解说词将其串联在一起,让观众得到“这些地方,这些方式都是中国人去获取食物的途径”的信息,并且在最后设置悬念,去吸引观众继续往下看。 纪录片不光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记录,同时也体现着创作者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这种理解虽然可以用客观的画面表达出来,但是如果通过解说词对于画面的解说,编导的情感可以更加融入到画面之中。依旧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做例子,在讲述粽子加工厂房的时候提到: “这种古老的主食(指粽子),呈现出另一种时代风貌,但手工制作的魅力依然包裹在其中。这些来自中国各地的年轻技师,正在用手的温度,呵护着传统食物的生命力。从农耕文明走到工业文明,技术的进步使得粽子不再局限于地域和时令,但是对中国人来说,顺应自然,亲手做合适的食物,更意味着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某种延续。” 在这里,粽子加工厂房的画面是很难表达出什么明确的意义的,但是有了这样的解说词,整个画面显得铿锵有力。解说和画面融为一体,表达出了中国人依然守护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传统,也正是由于这一段解说,给整部作品的风格定下了基调,即为“中国人亲手制作的中国传统家庭餐桌上的传统美食。”这样的一种极其贴近生活的基调,用铿锵有力的解说词去描述,我们看到的是熟悉的画面,了解到的是熟悉的饮食,有可能我们看见的正好是离家前母亲端上桌的那盘菜,看见的是回老家的时候年迈的祖母从锅里端起的那碗汤,配上这样的解说词,不禁让人魂牵梦绕,甚至于潸然泪下。 由于纪录片画面的局限,一些内容无法得到全方面的展示,这时解说词就会结合画面内容进行补充和提示。如《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在讲述宁波人打年糕的时候提到: “以前的宁波家庭要在新年之前做好上百斤年糕,储藏在冬水里,可以从腊月一直吃到来年。下田干活,宁波人用年糕当饭,可以节省时间。用年糕来搭配蔬菜,既是能吃饱的主食,又是美味的菜肴。” 这段解说词配的画面是人们在往洁白的年糕上点上红点,然后摆放整齐。如果抛开这段解说词,单独看画面观众也能理解这是在做年糕,但是如果不配解说词,年糕对于宁波家庭的重要性就无法去体现。因为我们无法通过短暂的镜头去纪实表达从腊月一直到来年,而解说词所提供的并不单纯是直观的东西,它更多地是去激发观众的联想,通过观众的联想来完成事物的整体形象。通过对于年糕食材的使用,一种扑面而来的家庭的气息使得画面更加引人入胜。 对于画面所表达出来的轻松方式,是无法承载起一种丰厚的文化内涵的。解说词围绕着画面体现出来的文化信息就显得必不可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