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经济学过往飞翔
向经济学的过往飞翔
----为您推荐一本好书
鹰渐
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辞世了,世界为之感伤唏嘘。为重晤大师,重聆宏论,我再次轻启《现代经济学的历程——大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经济学家马克·斯考森耗费20年心血凝练成就经济思想史,我多次驻足流连的“精神花园”。该书仅有“单薄”的400多页,但发行以来已再版7次,销售量超过400万册,与萨缪尔森《经济学》一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掀开简朴庄重的封面,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与作者相携回溯,我们重新探访了这方文字和思想构成的花园。这里精致简约,生机盎然,一切都那么真切而平实,就像时常经过的邻家小院。对于那些备受晦涩艰深、佶屈聱牙作品折磨的人来说,你会吃惊居然可以看到这么通俗、通畅的作品,听到这么明白如水的理论分析!这里没有堆砌各类学派、各种主义的旧屋,没有设置杂乱路径、零散理论的迷宫,没有呆板的警戒、更没有尖锐的藩篱。随处可见的只有流脂溢香的果园,随时可感的只有泉边藤椅的柔软。徜徉其间,你会自由轻松,大口呼吸,你会如沐春风。会心一笑,击节叫好,都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脉络·放映厅
或者你喜欢浏览先重大事件,那可以径直到“放映大厅”,拿起VOD遥控器,随意点播自己喜欢的剧情。
1776年是一系列重要事件的发端。这一年,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出版,苏格兰启蒙运动领袖,才华横溢的哲学家大卫·休谟去世。更具非凡意义的,则是托马斯·杰弗逊宣告了“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等不可剥夺的权利。一个摆脱殖民统治的年轻国家,从此奠定自由的宪法基础,建立的自己的法律框架。同年,在大西洋彼岸,一部页码很长、书名很长的里程碑式著作问世了,它就是《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它提供了解放劳动者、摆脱霍布斯世界苦难的公式,构建了天赋自由的经济体系,被誉为“经济独立的宣言”。两个宣言宣布了两种最重要的自由——政治自由与自由企业,催生了人类崭新时代的到来。
然而很快,天赋自由经济体系遭受马尔萨斯的挑战后走上下坡路,甚至被托马斯·卡莱尔贴上了阴郁的标签。在大卫·李嘉图的形式主义和约翰·穆勒的乌托邦社会主义之后,卡尔·马克思“呼啸而来”,成为体系的大毁灭者。以《资本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横空出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到19世纪后20多年,剑桥大学教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马歇尔不仅在书中反映了边际革命的重大成果,开创性地引进供给需求曲线、需求弹性量度、货币流通速度、通货膨胀、摩擦性词汇,而且将这门学科的名称从“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改为“经济学” (economics)。马克·斯考森认为,科学经济学至此终于瓜熟蒂落。一直以来,政治经济学一词并不主要出自意识形态的信条,而是要与家庭经济学(household economy)区分。面对这一问题,马歇尔等主流经济学家拒绝了“财富学”、“致富术”、“交易学”、“个人满足学”等建议,采用了经济学一词。对此边际三杰之一的W·斯坦利·杰文斯高度称赞,“我们为甚么还要寻找比经济学更好的名称呢?这一词语,除了更熟悉,与旧名称联系更密集外,还完全可以与数学(Mathematics)、伦理学(Ethics)、美学(Aesthetics)名称作类比。此外,它还是自亚里斯多德时代起的权威用法……经济学有望成为一门科学的被普遍接受的名字。”
如果你再随意按键浏览,你会发现除了卡尔·马克思的抨击外,其实,托尔斯坦·凡伯伦和马克斯·韦伯也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过尖锐的争论。前者出版了《有闲阶级论》,表达了达尔文主义世界观,提出了炫耀性消费等概念,认为工业资本主义是一种“野蛮形态”,必须由一个“技师苏维埃”所取代。后者出版了《新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既批驳凡伯伦将资本主义描绘为野蛮进化形式,也反对马克思的剥削和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西方经济发展那的动力根源来自宗教,特别是新教改革体现得道义责任和“天职(calling)”。
如果你按快进键,跳过费雪对宏观经济缺环的分析,跳过经济危机,跳过米塞斯的《人类行为》和著名的哈耶克三角形,跳过给“背叛者”的凯恩斯和革命者马克思,跳过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保罗·萨缪尔森,跳过熊彼得等社会主义者(要是对经济学感兴趣,这些内容最好不要跳过,相信不少人会情因不舍,也无法跳过),会伴着穆索尔斯基“基辅大门”的背景音乐,来到作者欢欣鼓舞地拟定的最后一章《斯密博士走向华盛顿:市场经济的凯旋》。米尔顿·弗里德曼开门见山地说:“从舆论的潮流来判断,我们赢得了思想之战。每个人(左派或右派)都谈论着市场、私有财产、竞争和有限政府的优点。”他们认为,马克思、凡伯伦、凯恩斯和其他批评者具有正面的效果,“意图伤害却使病人更加强壮”。头顶微秃、笑容可掬的马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