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气候变化,农村的新挑战.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适应气候变化,农村的新挑战.doc

适应气候变化,农村的新挑战   “中国西北的甘肃省,是中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它以干旱和越来越频发的自然灾害著名。我9月到达那里的时候,本该是收获季节,但我看到枯萎在田里的庄稼,它们已经死了。不仅仅是因为干旱,当地村民秦宝叶告诉我,就在久旱之后,7月下旬突然来了一场冰雹,让她的玉米地几乎颗粒无收。”南开大学二年级研究生肖欣在去年年底在哥本哈根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办的“未来青年领袖对话”上说。   聆听肖欣发言的是来自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人道援助及紧急救援署及前爱尔兰总统,国际乐施会荣誉主席玛丽-罗宾森等全球领袖代表。   发言的最后,肖欣呼吁大家一起行动,帮助贫穷人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不只是环境问题,人也是直接的受害者,而贫穷人更是首当其冲。”      发生在村庄的气候变化      肖欣发言中提到的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若笠乡升阳村,位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灌溉用水全部依靠降雨,却常年干旱缺雨。10年前,该地年降水量约为200毫米,现在只有50毫米。   村长刘百平说,10年前降水从5月份开始,持续到10月份,玉米和小麦亩产分别有1200斤和150斤。现在一直到8月才能迎来有效降水,很多庄稼已错过了最佳生长期,产量下降一半以上。为了应对干旱,当地政府采取建水窖、引黄河水等措施,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但农作物灌溉依然没有保障。日益严重的干旱,对农民的打击不言而喻。   年年大旱的发生,让这片黄土高坡日渐荒凉。二十多年前,升阳村一度有250多户人家、1600人,现在只剩下121户、600人。村民曾善福说:“大部分村民都搬迁走了。外面的姑娘都不愿嫁进来,现在光棍汉都有十多个了。”   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让这个本就脆弱的村庄雪上加霜。2009年7月,一场特大冰雹,导致全村近300亩玉米几乎绝产。玉米叶被直径3―4厘米的特大冰雹打坏,成片的玉米渐渐枯萎。   去年11月,肖欣走访升阳村时,农作物已经收获,玉米最后收上来一点。她看到的是非常干的玉米,搓一下能明显感觉到灌浆不满,颗粒非常干瘪。几天后,肖欣带着当地产的玉米登上了飞往哥本哈根的航班。   “升阳村的村民没有机会到国际舞台上发出他们的声音。我最大的使命是代表他们,通过这些真实的物证,把发生在气候变化最严重地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肖欣说。      农村的挑战      气候变化给农村带来的影响,比人们想象的要深远和复杂。   中国农业科学院许吟隆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抵御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的能力较强,而农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则面临很大挑战。   许吟隆说,虽然气候变化并不直接导致贫困,但它已经影响到中国二十多年来的一些扶贫成果,甚至造成了一些脱贫地区返贫。   2009年4月,甘肃省公布的《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中预测,未来50年,该省的降水量将呈现可喜的增加趋势,但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也剧增,降水增加不可能根本改变全省,特别是极端干旱区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中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导致的粮食损失超过1000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以上;因灾导致的单品种粮食产量波动在20%左右,严重时可达30%以上。   中国国情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在2009年6月发布的《气候变化与贫困》报告序言中指出:“我们还不知道自然灾害什么时候发生、怎样发生、在哪些地区发生、发生的频率如何,也不完全了解灾害发生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是国内第一份将气候变化和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报告,但是报告并没有指出哪些人因气候变化致贫,也没有明确的可量化的指标来评价。而且,地理位置偏僻使社会对这些地区关注寥寥,可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是当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增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才能把扶贫的成果持续下去”,许吟隆研究员认为,对于农民来讲如何育种、有效使用化肥,如何适应已经改变的节气,如何实现“宜农则农,宜草则草”,都是要解决的问题。他说:“例如在树种的选择上,既要考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也要考虑农民的经济效益。”      艰难应对      面对已经变化的生态环境,升阳村村民也感受到了恢复生态、转变生产模式的重要性。在乐施会考察项目时,他们一致同意种草养羊项目的提议。根据协议,乐施会为每户提供2只母羊、5亩地的紫花苜蓿籽。村民曾善福说:“种了苜蓿,解决了羊的食物。每只母羊每年产两胎,每胎两只,每只羊羔市价约300元,一年养殖收入就有2000多元。”   乐施会新闻官员王彬彬介绍,2003年起,乐施会在甘肃、云南等地开展了数十个适应气候变化的项目,通过改良作物及牲畜品种、种植抗旱作物、教当地群众坡改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