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乡平海古城民俗活动的由来及特点.docVIP

艺术之乡平海古城民俗活动的由来及特点.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之乡平海古城民俗活动的由来及特点

艺术之乡平海古城民俗活动的由来和特点 摘要:我国是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我国社会的发展秉承历史文化,兼并时代主流。广东省著名历史文化古城:平海古城从洪武年间开始建造,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瑰宝与脚步,下面,文章对其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艺术之乡 平海古城 民俗活动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平海古城始建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建成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城形似燕尾古钟,又被称为“钟城”,是一座“守御所城”,主要用于守御外侵。明朝初年,广东都指挥使司花茂与世袭千户杨勋奉旨到平海建城造池,并制定卫所制度。平章廖永忠,参政朱亮祖率兵平定广东之后,“以岛夷之患”、在此设置平海守御千户所。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千户所为巡检司,又设平海营参将署,平海营中军守备署,设平海仓,为直隶归善县的屯粮机构。辛亥革命后,改归善县为惠阳县,平海废司设区。新中国成立后,惠阳县东部地区被分出来,设立惠东县。1965年后,平海一直属于惠东县管辖。由于平海古城的原居民来自全国各地,因此,各地的宗教信仰、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也随之带入平海。 一、民俗活动的由来与发展 几百年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历史渊源、人文文化和区域环境,形成了特殊的语言“军声”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及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民俗风情有元宵节的“闹花灯”、“偷青”,正月十五和十二的“摆盘”,农历三月三的“摆戏台”,端午节的“赛龙舟”,农历九月的民间醮会(举办三届停三届)等。民间文化艺术有渔歌、楹联、书画、扮景、舞鲤鱼、舞凤、舞龙、舞狮、歌谣、纸扎等。在这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平海民间文化艺术经历了形成、兴盛、濒危、发展多个历史阶段。平海民俗活动起源于明代,在清末民国为最鼎盛时期,上世纪文革期间,部分活动被中断,改革开放后,当地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又不断活跃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使平海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特色的区域之一。 二、民俗活动的形式与特点 楹联:平海古城的楹联创作与书法艺术相结合,既有楹联佳句的内涵,又有书法的艺术风格性。用当地传统工艺自制纸丹联纸书写的楹联,不易褪色,深受人们喜爱。每逢春节或喜庆节日都有张贴楹联的习俗,传承至今,手写楹联是平海古城民间文化的一大特色。 渔歌:从宋朝开始由福建沿海传入的浅海渔歌,是渔民的口头创作,曲调多达20多种,腔调优美,风格形式独特,渔歌最明显的特点有:①咏叹性。②衬词和拖腔。③旋律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戏曲和民间乐曲的独特韵味。从音域、曲式、调式以及歌词与曲调的配置和衬词的大量运用,都反映了渔歌的生活性和群众性,易于普及和传唱。 舞鲤鱼:是平海古城历史文化积淀传承的传统民俗活动中别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传统的16节表演套路,融合了舞蹈、体育等元素,带有舞蹈的柔美与武术的刚劲的特点。表演过程中有送贴、迎接、回礼(利是)、参拜、放鞭炮等民族传统礼仪的完整程序。音乐节奏是根据表演套路的不断变化而灵活变换,并加燃放鞭炮助兴,具有灵活性和即兴性。艺术形态、风格、服饰、道具的独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性。 舞凤:又称“五凤朝阳”。是平海古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民间习俗,是当地人们祈求民康物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民间艺术活动。舞凤融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体现古城人们民间习俗信仰的一种表演,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性和欣赏性。 舞龙:是平海古城传统节日和庆典举行的巡游表演活动。龙身长40多米。有金龙、银龙、青龙,色彩闪耀夺目。表演时锣鼓击乐,以采珠戏龙做引,翻滚飞腾,气势雄大,富有广泛性和民众性。表达了古城人民团结友爱,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舞狮:是平海古城传统节日和庆典举行的表演活动。表演动作多为瘙痒、舔毛、跳跃、翻滚、相依相偎、参拜,采青等,动作敏捷灵活,雄壮威武,妙趣横生。无论是双狮还是群狮,随着欢腾的鼓乐起舞,很激励志气、振奋精神,体现了民间武术的技艺性和民众性。 扮景:又称出景,是平海民间艺术节活动的造型艺术项目。表演形式以历史人物故事、神话传说、戏剧为主。如:八仙过海、昭君出塞、仙女散花、春花秋月、竹马欢歌等,富有戏剧性和文学艺术性。 赛龙舟:是平海端午节的习俗活动。赛龙舟被当地人笃信为一项吉祥的活动。赛龙舟是人要先到妈祖庙叩拜,然后举行出塞的拜祭仪式,仪式后竞赛才开始。竞赛在一串串鞭炮声和激昂的锣鼓声中进行。参加竞赛的龙舟都要绕孤洲一圈(孤洲是平海的十景之一),富有传统习俗性和民众性,体现团结奋进的精神。 歌谣:平海歌谣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口头文化创作。以平海特殊方言军声传唱,富有趣味性和生活性,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如这首《盲眼仔》:“白石仔,丢过河,盲眼仔,娶老婆,一对公鸡一对鹅。新娘不上轿,气死媒人婆。” 纸扎:平海纸扎工艺起源于明末清初,是平海东门村杨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