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安〔五失本)〔三不易)
道安“五失本”、“三不易”
一 道安其人
道安(314-385)又称“释道安”,南北朝时期的名僧,师从佛图澄。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省衡水县南)人,出身士族。十二岁时出家受戒。公元364年后南下襄阳,居十五年,专门讲习般若,与名士习凿齿相遇。晚年劝苻坚迎鸠摩罗什来长安,鸠摩罗什在西域也闻道安之名,称他是“东方圣人”。可惜这两人始终未见过面(鸠摩于公元401年到达长安)。
对佛教的贡献:一、总结了汉以来流行的禅法与般若二戏学说;二、确立成规;三、主张僧侣以“释”为姓,为后世所遵行;四、整理了新旧译的经典,编出目录(《综理众经目录》,第一部经录,已佚,但在梁僧佑作《出三藏记集》时已将其内容全部收入)。
二 道安译经的历史文化背景
道安是译经第二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前秦。这一时期佛经翻译其原本既有梵本,也有“胡本”(即转译的西域文本)。公元383-395年,前秦苻坚开始有组织地翻译佛经(支谦时译经尚未得到政府的支持,而是在民间信徒们的资助下分散进行的),官方主持人是秘书郎赵政。赵政主张直译法:“传胡为秦,以不闲方言,求识辞趣而,何嫌文质?文质是时,幸勿易之。经之巧质,有自来矣。唯传事不尽,乃译人之咎而。”道安也同意这一观点。关于译文的“文”“质”问题,他们采取这样的原则,即经文的文质是由其本身决定的,译大乘经可以“文”一些,译戒律就非“质”不可了。至于毗昙一类,有一定的格式,不能删略。
三 “五失本”与“三不易”
《祐录》卷八《摩诃钵罗若波罗密经钞序》“五失本三不易”做了简要的评论:
安公论译梵为秦,有“五失本,三不易”。 ……要之翻译文学程式,成为学界一问题,自安公始也。
钱钟书:“吾国翻译术开宗明义,首推此篇。”
五 从客体和主体角度解读——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1翻译的客体及对文本的认识
翻译的客体指的是需要进行翻译的话语、文本;笔译的客体指的是文本。
道安的翻译思想中明确地指涉了“文本”,尤其是在“五失本”中他从“梵本”(胡本)语言与汉语的异质性说起,总结了五种失本的情况。之前的“文”“质”只是笼统从文艺美学的角度看待翻译,而这里道安则从源语和译入语语言分析入手,这是道安的过人之处。
纽马克将文本分为两大类:有效文本(valid text)和有缺陷文本(deficient text)。纽马克认为,有效文本在原则生应“受到尊重”,有缺陷文本则“不可能是神圣”的,译者可以酌情作出必要处理。(孙致礼,2007:15;Andrew &Rogers, 2003:58-59)这一理论的价值主要在于承认文本的“缺陷”,从而颠覆了原文本“拥有权威”的神话,为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译者的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客观基础。
2 翻译的主体及译者主体性
以现代阐释学为基础,许均提出(1999:351):“……我们可以把译者视为狭义的翻译主体,而把作者、译者与读者当做广义的翻译主体。”其中,译者无疑是翻译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主体。译者与作者、译者与读者、甚至译者与文本中的“人”构成了一种“主体间性”关系。这一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译者的主体性。
根据穆雷的发现(2008:140):译者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其主动性中,还体现在其受动性中。
3 中国译学传统中的“主体问题”
根据刘宓庆的研究,中国译学传统彰显的是“主体决定论”,早期的佛经翻译更是如此。
前面我们说过道安是赞成赵政的“直译法”的,那么道安是否完全偏离了中国的译学传统而完全否认译者的主体性呢?要回答这一问题还需要我们对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思想从主客体角度作一细致的分析。
4 对“五失本、三不易”中主、客体关系的理解
(1)“五失本”所承认的有“度”的译者主体性
简单地说,道安在这里总结了前人翻译中出现的五种“失本”现象,但是如前所述,人们对“五失本”的理解仍存有异议:到底是道安所不支持的五种译法,还是他允许“失本”的五个限度,亦或是他所提出的佛经翻译的指导性原则?对这一问题我们很难下定论,而三种可能的回答分别体现了道安可能持有译者立场:译者“不能”改变原文本,译者“可以”改变原文本,译者“必须”改变原文本。但是根据曹明伦的研究,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结果道安在删减问题上作出让步,但仍然坚持了‘言倒是从顺耳’”。(2006:53)因而说他坚持“不能”改变原文似乎不妥。另外根据《僧伽罗刹集经后记》记载:“时竺佛念笔受诸经,常疑此土好华,每存莹饰。安公深疾,穷校考定,务有典骨。许其五失梵本;出此以外,毫不可差。”(陈福康,2008:14)这说明道安是允许改变原文的,只是存在着“可以”或“必须”的“度”的问题。而据陈福康和马祖毅的观点,道安显然是赞同赵政的“直译法”的,那么“必须”似乎也难站住脚跟儿(据两人研究,道安只认同“一失”为不得已之事)。(陈福康,2008:12,1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6S122图集—水加热器选用及安装.pdf
- 第12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统编版上册.pptx VIP
-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共200题).docx VIP
- 《抗病毒药和抗寄生虫药》课件.ppt
- 翼科ES500系列专用伺服驱动器用户手册.pdf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手册.pdf VIP
- JBT 7361-2007 滚动轴承 零件硬度试验方法.docx VIP
-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80首!家长收藏必备,附带文档打印版.pdf VIP
-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1.doc VIP
-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