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战略新兴产业投资风险控制研究精选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风险控制研究
PAGE \* MERGEFORMAT 3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风险控制研究
PAGE \* MERGEFORMAT 1
0 导论
0.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面对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挑战,中共中央适时提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中明确提出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主攻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发展风险投资业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20世纪高技术领域的许多重要科技成果,如50年代的半导体硅材料、70年代的计算机、80年代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无一不是在创业投资的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发达国家创业投资成功地推动了高技术成果的转化,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结构升级与蓬勃发展,被人们称为技术产业发展“助推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创业投资推动了高技术企业的迅速成长,美国硅谷一大批高技术公司,如英特尔(Intel)、戴尔(Dell)、微软(Microsoft)、雅虎(Yahoo)、网景(Netscape)、亚马逊(Amazon)等在成功的道路上也几乎无一例外地留下过创业投资家的足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创业投资,就不可能创造硅谷的奇迹,也就没有美国的“新经济”时代。
创业投资之所以在美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化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原因在于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弥补了由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所固有的高风险与传统投资保守的运作机制之间的“空缺”。创业投资家利用科学的风险分析、评估、控制与管理方法,把资本注入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企业,通过参与管理、提供增值服务,使企业发展壮大,化高风险为高收益,从而提高高技术风险企业的成功率。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化水平还很低,其发展缺乏金融资本的支持。因此,很多有识之士呼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把风险投资作为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特别是民建中央1998年提出《尽快发展我国创业投资事业》的提案,被列为政协“一号提案”以来,我国风险投资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风险投资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更大、更强。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风险管理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指导创业投资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风险控制理论,对完善丰富和发展投资风险理论将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项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投资风险控制理论研究
Tybee(1994)[1]等学者将风险投资的决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并建立了风险投x资决策的模拟模型,并研究了风险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并按轻重程度将这些因素分为若干层次。
Steven Kaplan Peter Stromberg (2009)[2]建立的投资人控制权与创业公司业绩关系的模型指出,当创业企业业绩极度恶劣时,风险投资机构将行使清算权当公司业绩常时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者分享公司投票权和董事会席位并当公司业绩上升或达到投资人设定的目标时,控制权向创业者转移;当创业企业真正获得好的业绩时,风险投资机构甚至可能放弃所有具体的控制权。
Mongi Arfaoui and Ezzeddine Abaoub(2010) [3]通过调研和实证分析发现具有丰富专业技能及知识的风险投资家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企业的风险资金使用进行监控,同时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风险企业家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可能减少风险投资过程当中的道德风险。
Christophe(2010)[4]等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在风险投资领域的大量存在,作为中介机构的风险资本投资机构能在降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中起到很好的金融中介作用。
Paul A. Gompers (2011) [5]提出了一个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家之间的两期代理模型。他认为合约双方均有能力控制企业,但其中一方(企业家)的能力在缔约时双方并不明确,即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对称信息,随着项目的进展和中间信息的产生,企业家能力逐步被揭示出来,从而决定了第二阶段谁控制企业,两者之间学习过程的存在使得契约具有明确的条款保证风险投资机构具有控制权的让渡能力(适用于企业家表现不佳时能对不胜任者及时更换)。
0.2.2 国内投资风险控制理论研究
李运,宿玉海(1999)[6]等学者通过介绍发展风险投资的国际经验,提出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业、建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思路选择,并运用产权视角分析了美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袁易明(2002)[7]认为风险投资是在传统金融业无法对以技术为主体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