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揭示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鹿洞书院揭示汇

朱 熹;学习要点 1.掌握朱熹的生平、学术成就。 2.了解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史(李渤、庐山国学、白鹿洞书院、朱熹重修、四大书院之首)。 3.概括并理解本揭示的主要内容:古代教育的纲领、为学程序、修身、处事和接物。 4.熟读本文,并识记本文的前半部分。 5.翻译本文。 ;1.掌握朱熹的生平、学术成就。;2.了解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史。;第四个阶段 南宋辉煌: 朱熹连上两个奏折获准复建。 兼任洞主、亲订洞规、置田建屋、充实图书、亲临讲课。 广邀学者到书院讲学。讲会、会讲、陆九渊讲“义利之辨”。 求学真诚、治学氛围宽松自由、师生关系平等民主。 ;第五个阶段 元、明、清办学不断。 第六个阶段 清末取消书院。光绪二年(1876年)它就改成了“林业高等学堂”。 ;四大书院之首: 白鹿洞书院(江西) 岳麓书院(湖南) 嵩阳书院(河南) 应天书院(河南);3.概括并理解本揭示的主要内容:古代教育的纲领、为学程序、修身、处事和接物。;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白鹿洞书院揭示;五教之目: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这五句话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 这是朱熹教育的目的,即一个年轻人做学问之前首先要学好做人。; 父子有亲 涵义:1.父母对子女要慈爱。 2.子女对父母要孝顺。; 君臣有义 涵义:1.君主对臣子要仁义。 2.臣子对君主要忠诚。 一切要以“义”为基本准则。如果一方有背义行为,君可杀臣,臣也可弑君。孟子:“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可引申为对现代领导和下属关系的理解。; 夫妇有别 涵义:1.丈夫要承担起家庭生存和发展的重担。 2.妻子要勤俭持家,相夫教子。 “别”主要不是生理上的,应当是社会意义上的。; 长幼有序 涵义:1.长辈要自律自重,堪称晚辈的榜样。 2.晚辈要谦恭好学,听从长辈的教诲。; 朋友有信 “信”是诚信、信用的意思,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重要品德之一。;; 为学之序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出自《中庸二十章》 1.它说出了学习的规律过程。 2.它表明学习应当要“知行合一”,学习的最终出路是为了实践。; 修身之要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 前两句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 后两句在《周易》里有论述,但原文出自周敦颐《通书》:“君子乾乾,不惜於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 。”; 处事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 求学的君子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复正义,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的利益;都是为了明辩真理,而不是为了计较一己的功名。 ; 接物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 前两句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后两句出自《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最后一段翻译;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 译:我私下注意到古今的圣贤教人读书学习,无非是为了使人明白礼义道理,修养身心,然后推己及人,并不仅仅是为了记诵和写出漂亮的文章,从而沽名钓誉,获取功名利禄。当今的一些学子,却刚好与此相反。; 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 译:然而圣贤教育的法则,在经典中全部有记载。有志向的人,应当熟读精思,审问明辨。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的合理性,然后切实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各种规矩禁约,难道还需要等别人设立之后才去遵守吗?; 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