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梁漱溟的妹妹梁新铭5.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梁漱溟的妹妹梁新铭5

梁漱溟的妹妹梁新铭 ---怀念我的外婆 明年是外婆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特作此文以怀念我亲爱的外婆。 我的外婆梁焕诰,字新铭,(梁济的长女,梁漱溟的妹妹)。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1月11日。正置“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大败我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旅顺、威海,并于外婆出生十天后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外婆七岁时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朝廷的腐败无能,震动了很多有识之士,起而加紧进行维新变法。她父亲梁济由积年对社会腐败之不满,加之庚子事变中亲见全国上下愚昧无知,不明世界大势,几乎招致亡国大祸,而深感激愤。决心开发民智,全力支持维新,倾家荡产也在所不顾。极力赞助儿女亲家的彭怡孙创办《京话日报》(这是北京第一家以促进普通民众的民族主义和社会改革为目的的白话文报纸)和中国第一家儿童杂志《启蒙画报》。她母亲张氏也受过良好的教育,思想新潮。1904年参加了北京第一所现代妇女学校“女子传习所”的创办工作,并教中国文学。外婆生长在国家危难之秋,从小就受到父母爱国进步思想的熏陶。 父亲梁济的维新主张,反映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便是舍弃传统的四书五经、学做八股文之类,而让他们去学近代新知识。外婆年轻时就在“北洋高等女学校”读书,后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十六岁时和外祖父邹应莪结婚。他们志同道合,感情弥篤。记得姨妈曾说过,她小时还看过他们互相唱和的诗歌。 外婆婚后接连生下了三个孩子(我的母亲邹德惠,舅舅邹晓青,姨妈邹德心,)拖累了她。她虽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但没来得及像她的同学们那样,将所学的知识用来服务国家,教育学生。1916年11月当她身怀第四个孩子(小舅舅邹思椿)时,外公竟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这时外婆刚满二十二岁,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夫君,真是痛不欲生!她多想追随他而去,永不分离。可是看看身边的小儿女,想想腹中的遗腹子,这是他们爱情的结晶,是他留下的根,她又怎么忍心抛下他们?她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把他们抚育成人,培养他们成才,长大为国尽忠!” 在外公苏州老家的封建大家庭里,因外祖父两代人都是年轻亡故,生平没做过官,他们孤儿寡母难免受欺凌。加以外婆感到南方尚浮华,北方民风较纯朴,为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地成长,她把孩子们带到北京,回娘家和哥哥梁漱溟一家住在一起。 不愧是北京女师的优等毕业生,外婆对子女的教育非常注重。孩子们不满三岁就教他们识字。她认为教会学校是贵族学校,风气不正,就让他们姐妹兄弟四人都读国立师大附小、附中和市立女一中。小学时,她不满足于课本只教“小猫叫,小狗跳”。为补课,她为孩子们请了家庭教师,放学回家,再读些四书五经之类的古文。她还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智力开发,给孩子们买“六面画”和积木等玩具,订阅《儿童世界》作为课外的补充。还买了一套儿童读物,其中有童话、谜语、歌谣、寓言和剧本。使孩子们思想开阔,活泼,富有主动性。 当我母亲他们姐弟四人都读小学时,曾在家中搞了一次《小小游艺会》,廊檐下宽阔的台阶是他们的舞台,外婆和家中长辈及兄长们是他们热心的观众,坐在院当中。孩子们唱起中文歌、英文歌、演出儿童剧。母亲常跟我说:最难忘的是她唱着“飘飘,飘飘,雪花飘飘……”表演《葡萄仙子》中的雪花仙子舞。游艺会博得全场的掌声。外婆不仅是孩子们各种活动的倡导者和赞助人。她还弹着那架古老的风琴,教孩子们唱她在女师唱过的歌《西湖十景》:“风暖草如茵,岳王旧墓,苏小孤坟,英雄侠骨,儿女柔情,湖山古今沧桑历尽兴亡恨……”是呵,她不仅注重科学知识教育,还特别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她的洗脸毛巾上就印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红字,她穿的团花旗袍上,那朵朵团花就是由篆体的“抵制日货”所组成。使“打倒列强”、“誓雪国耻”的爱国思想早早注入子女的幼小心灵;她还鼓励子女要“少(shào)有大志”,使他们具有全面的文化素养。 没有辜负母亲的一片苦心,孩子们都聪敏好学,成绩常列班上前几名。孩子们个个走上正路。外婆心中是多么欣慰呵。 我的爸爸(梁君大)因为从小在革命摇蓝的湖南长沙长大,受革命思潮影响。积极地投入了各种社会活动,甚至还在祖父创办的华昌公司工人宿舍里办起了工人夜校。1927年,祖父梁煥奎(爸爸梁君大是梁煥彝之子,过继给长兄梁煥奎为嗣)根据对当时时局的观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在1927年春,将有革命思想倾向的不满18岁的儿子送往日本留学,把爸爸跟国内的革命激流隔离开来,以策安全。1929年爸爸在日本终因受不了那亡国奴的待遇,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祖父一定要他马上离开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但到什么地方去呢?祖父便建议梁漱溟爷爷(梁焕奎同高祖的族弟)把爸爸带去。到北京后外婆对这个充滿革命激情的青年给予了亲切热情的接待,使爸爸感觉十分温暖。并逐渐和她的大女儿德惠(我的姆妈)产生了亲密的爱情关系。这时德惠高中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是她们班同学中唯一考上清华的学生。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