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推断方法精选.doc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推断方法精选

文言文阅读复习:文言虚词推断方法 经 典 范 例 (一)代入法 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 “①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012年天津卷 [即时应用]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下面的两个“之”字用法是否相同?(1)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2)此亡秦之续耳 (二)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此法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常用。 “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根据句意“不是挟着泰山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就可确定“以”是连词,表修饰,不译。又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即时应用]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两个“而”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1)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2)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三)标志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示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即时应用]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遣人遥尾其后,路其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 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何”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试问徽之先生何在(2)君何以知燕王 (四)位置推断法 一些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也”在句末一般表示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常用于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又如“乎”用在句末是语气词,用在句中且直接用在形容词后是助词,用在代词、名词之前则是介词。 [即时应用]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也”字用法是否相同?(1)叔孙通者,薛人也(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理解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遣使约降于燕”和“故内惑于郑袖”,结合文意可知,前句的主语是田单,是施动者;后句的主语应是楚怀王,是受动者。故第一句中“于”译为“向”,第二句中“于”译为“被”。 [即时应用]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义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舰,葺之以茅,并立办。众军将发,诸将果争橹,僧珍乃出先所具者,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 两个“乃”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1)僧珍乃出先所具者,每船付二张(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将以定志意也”和“必有以也”,前一个“以”是介词,“用”;后一个是名词,“原因”。 [即时应用]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尝闻一青衿,生性狡,能以谲计诳人。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 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坐彝伦堂,盛怒待之。 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 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适”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一日,此生适有犯(2)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七)结构推断法 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①“其皆出于此乎”,“其”,副词,表揣度语气,“大概”,作状语;②“其孰能讥之乎”,“其”,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作状语;③“其一犬坐于前”,“其”,指示代词,“其中的”,作定语;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作兼语;⑤“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语气助词,可不译;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表祈使语气,“应当、一定”。 [即时应用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