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测验与结果分析的说明
关于测验与结果分析的说明
测验,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让测验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解答事先编制的题目,通过对解答结果的评等、评分,为研究者提供测验对象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状况的信息。它是一种重要的测量手段。那么应该如何科学地设计测验,并分析测验成绩呢?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如下:
一、建立测验内容与学习水平的双向细目表
测验内容的选择和分布是测验设计的重要步骤。因此,在测验之前,必须对待测范围内的全部内容进行分析,并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测验内容与教学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认知学习的教学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在设计测验题时,题目应尽可能兼顾教学目标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覆盖各个方面的内容。表1是测验内容与学习水平的双向细目表。
表1 测验内容与学习水平的双向细目表
知识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小 计 小 计 合计100 双向细目表具有如下的作用:
1、确定了测验内容在所有待测内容的覆盖面;
2、确定了各项测验内容之间的比例;
3、确定了各项测验内容在不同的学习水平等级上的比例。
二、设计编制试题
根据测验内容与学习水平的双向细目表,设计、编制试题。在编制试题内容时,既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又要结合教材内容,尽可能全面地测试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测验试题可以分为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了问答题和论述题等。后者主要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排序题、匹配题等几种类型。
三、分析测验结果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测验的结果。对于整体的达标程度,可以用加权统计方法分析;对于整体的水平和分布状态,可以用统计描述方法分析;对于团体的学习特征及其稳定性,可以用S—P表方法进行分析。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种分析方法。
(一)综合达标程度分析
在以往许多的测验成绩的分析中,常常以平均分的高低来衡量学生团体的学习水平,而忽视了该团体达到各个具体教学目标的程度分析。平均分的高低并不能真实反映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由于认知学习的教学目标从低级到高级是具有连续性,即每一高层次的目标都是所有低层次的行为和目标的延伸和发展,在教学设计时,对于某一项知识内容,其教学目标可能是多层次的,在测验试题的设计中,也包括有多层次水平的试题,一般的算术平均分,在统计时是把每一道题看作是相同权重的,然而,各个目标水平等级应具有不同的权重,层次高的应具有较高的权重。因此在进行达标程度分析时,应采用综合加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加权统计的步骤如下:
1、确定某项知识内容各水平层次的得分率(G i)
得分率G i=实际得分/理论满分值。表2是各水平层次的得分率情况表。
表2 各水平层次的得分率情况表
测验内容 预期水平等级 试题分值 理论满分值 实际得分 得分率 2、确定某项知识内容的总体目标系数(K)
我们规定各目标水平层次的权重为bi,则有bA=1(知识),bB=2(理解),bC=3(应用),bD=4(分析),bE=5(综合),bF=6(评价)。总体目标系数为:K=∑bi (i=A,B,C,D,E,F)。
3、计算某项知识内容的综合加权得分(H)
综合加权得分H等于各水平层次的得分率(G i)分别与该水平层次的权重(bi)相乘在累加起来,用公式表示为:H=i·G i (i=A,B,C,D,E,F)。
4、计算某项知识内容的综合加权得分率(T)
综合加权得分率T等于综合加权得分(H)除以总体目标系数(K),用公式表示为:T=H/K,它反映了综合加权得分达到预期总体目标的比率,因此,可以把综合加权得分率T的大小作为综合达标程度的描述。
当0.75≤T≤1时,表示已经达到预期目标;当0.60≤T0.75时,表示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需要引起注意;当T0.60时,表示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必须作出警告;当T1时,则表示超标情况。
(二)总体水平与成绩分布特征分析
分析总体特征,不必对总体中每一个单元都进行研究,可以通过抽样方法,按照随机性原则,从全部对象中,只抽取部分单元加以研究,并根据统计数据,对总体对象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推测。
1、计算算术平均分()
=
xi(i=1,2,……n)表示每个学生的得分,n表示学生人数。
2、计算标准差
S=
将计算所得的结果用—S平面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图1为—S平面分析模型。
图1 —S平面分析模型
(三)S—P表分析
S—P表,即学生与问题关系表,这是一种研究分析学生团体学习特征及其稳定性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0529-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docx VIP
- Y系列Y2系列电动机主要全参数表格.docx
- 2023年高考英语词汇3500词(表格版).pdf VIP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VIP
- 2021民法典出台后最新 购销合同(标准文本1) 附民法典合同编.pdf
-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答案解析.pdf VIP
- 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重点知识点复习笔记.pdf
-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pptx VIP
- 单位工程报价汇总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