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灭的美”.doc
“不灭的美”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而在4年后,川端康成却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了人世。
1972年4月16日下午,他对妻子说“出去散步”,然后一个人来到自己两三个月前在海滨公寓租的工作室。到了晚上他还没有回家,他的助手岛守敏惠在9点45分左右来到公寓,当他向川端的房间走去时,闻到一股刺鼻的煤气味。在警备员的帮助下他打开了上了锁链的房门,发现川端康成在盥洗室里口含煤气管静静地躺在棉被上,枕边放着打开了瓶盖的威士忌酒和酒杯。有关当局推断死亡时间是下午6时左右。川端康成的死震惊了文坛,为什么川端康成会在他声名显赫、事业巅峰之时以这样一种方式终结了自己辉煌而灿烂的文学创作生涯?没有留下只字片语的川端康成,他的死就如同他的文学作品一样留给后人无限的话题。
“参加葬礼的名人”
对于死亡,川端康成是再熟悉不过了。他2岁时父亲患肺结核去世,翌年母亲因长期伺候父亲也身染肺结核不治而亡。父母双亡的川端康成随祖父母一起生活,而7岁时疼爱他的祖母也弃他而去,祖母过世三年后唯一的姐姐芳子也患病身亡。姐姐死去后,川端康成与耳背眼瞎的祖父相依为命,可是当川端康成15岁的时候祖父也离他而去了,从此天地之间只剩下他一个人。从幼年到青年,川端康成频繁地参加至亲的葬礼,就有了“参加葬礼的名人”称号,他“像殡仪馆的人”,甚至“连衣服也净是坟墓的味儿”。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过多的亲历了亲人死亡的川端康成,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能“嗅到死亡的气息”,“生”总是被“死”包围着。到了日本战败后,川端康成又频繁地参加好友的葬礼:片冈铁兵、岛木健作、武田麟太郎、横光利一、菊池宽相继离世,川端康成忙于在各个葬礼上宣读悼词。北条诚戏称他由“参加葬礼的名人”不久变成了“致悼词的名人”。川端康成自己写到:“懂得寂寞的年龄来临时,似乎就会遇到最寂寞的事情。几年以来友人相继死去,而我的生命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消灭,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横光利一悼词》)一方面,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大量侵入战后的日本,日本民族传统文化备受摧残,这使一向注重日本传统美学的川端康成感到莫大哀愁。另一方面,好友的相继离世又使川端康成少年时就形成的孤儿气质更甚,难以摆脱的孤单感总是与他如影随形,他甚至想到“为了免遭死人的悲哀,只有自己死掉。”过多遭遇亲人、友人死亡的川端康成常感到生命的无常、世事的难料。他认定了生是徒劳的,死是绝对的,任何人都无法超脱。晚年时,川端康成精神负担越来越重,他神经脆弱,心绪不宁,完全靠服用安眠药度日,药量逐渐加大,整天处在似真似幻的状态。也许生死对此时的川端康成来说已不存在界限,想把自己战后的生命作为余生献给日本传统美的川端康成是如此看重自己的生命质量。但他也是个普通人,生命对于他来说太过于沉重,选择“心甘情愿地进入长眠”未尝不是解脱之道。
《源氏物语》与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的一生执着地追求日本传统的美,不遗余力地表现日本传统的美。日本文化传统对物哀、幽玄的审美追求深深渗透进川端康成的生命中。年轻时,川端康成就醉心于日本古典文学的世界。川端康成说过他年轻时读过的大量的古典作品,到了中老年“还是朦胧地留在自己的脑海里。色调虽然淡薄,却还是感染我的心。就是阅读当代文学作品,有时我也感到千年、千二百年以来的日本古典传统在我心中旋荡”,日本的传统美已经汇进了川端康成的血液。川端康成对平安朝的古典名著《源氏物语》推崇备至,认为《源氏物语》是“冠绝古今的”,他在中学时就开始熟读《源氏物语》,即使在战争期间也不泯对《源氏物语》的热情,经常“在东京去的往返电车上和灯火管制下的床铺上看以前的《湖玉抄本源氏物语》。”晚年,他着手将《源氏物语》译成现代汉语。《源氏物语》已成为作家生命的一部分,《源氏物语》所代表的日本古典美传统成为川端康成文学的基础和底流。
《源氏物语》以光源氏为主人公写了他与众多女性的恋情,但无论是谁都没有好的结局。藤壶、紫姬、三公主、空婵、末摘花、明石姬等众多女性,她们或出身高贵,或品貌出众,多才多艺,他们追求真挚的爱情婚姻,但最终都没有逃脱死亡、出家、空守三种命运。再反观光源氏,他企图在与女性交往中获得人生的意义和心灵的慰藉。然而,他渔色猎艳所得到的不是幸福与甜美,而是伤感与哀愁。整部《源氏物语》流露着悲怨之情和怅然若失之感。川端康成深深地沉浸在《源氏物语》的情感基调里,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长谷川泉就认为“川端源氏大概仍然是有着浓密的血缘关系吧”。《源氏物语》中稠得化不开的“哀”感,所谓的“物哀”总是在佛教的来世观中得到解脱,这也成了川端康成的解脱之途。
“物哀”的内在精神内涵与无常感有相契相合之处,川端康成从小就对生命的无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