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贵廷-石油地质学-2 生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油层的研究方法 一、生油岩 二、沉积环境 三、有机地球化学 (1)有机质丰度指标 (2)有机质成熟度指标 (3)烃类转化指标 四、生烃量的计算 一、生油岩 生油层的岩性、岩相和厚度 粘土岩类生油层 包括:泥岩、页岩和粘土等,在一定深度的稳定水体中形成的。在环境安静乏氧,浮游生物和陆源有机胶体能够伴随粘土矿物大量堆积、保存并向油气转化,由于粘土岩富含有机质及低铁化合物,颜色多呈暗色。 碳酸盐岩类生油层 在低能环境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石灰岩、生物灰岩和泥灰岩为主。 二、生油沉积相 最有利的生油岩相是浅海相、三角洲相和深湖相。 注意并没有 “深海相”!深海相是饥饿盆地,沉积物薄,生物少。 浅海相的碳酸盐岩类和粘土岩类都是具备很好的生油条件,多处于广海大陆架和潮下带的局限海,属持续低能环境,盆底长期稳定沉降,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繁盛,水体安静,长期的还原环境使丰富的有机质得以顺利堆积、保存并向油气转化。 三角洲相属于长期快速沉降地区,营养丰富,以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页岩沉积为主,由河流搬运来的最细粘土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沉积而成,既含海相生物化石,又含陆源有机质,迅速埋藏和保存,有利生油。 陆相生油层——深湖相:我国半个世纪的石油勘探实践证明,深水-半深水湖相是陆相生油层系发育的有利环境,这里是具备有机质含量丰富,加上水流弱、波浪小、静水沉积、水底还原等良好的生油条件,尤其是在主要生油层系沉积时期处于近海地带的深水湖盆更为有利。 二、生油沉积相 最佳的烃源岩应该是浅海相碳酸盐岩长期位于赤道或低纬度区,气候湿热,有利于生物的繁殖。 如:中东地区的侏罗系和白垩系是非常好的烃源岩-碳酸盐岩,长期稳定地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浅海相,位于赤道或低纬度区。为中东成为世界的“油库”奠定了生油基础。 古特提斯洋关闭——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碰撞 中东地区 阿拉伯板块在中新生代一直处于南纬30 °至北纬30 °之间。 阿巴拉契机亚盆地西-东泥盆纪页岩剖面 (Milici, 2005) 紧邻烃源岩页岩的砂岩是重要的储层, 这里只有初次运移,形成非常规致密砂岩或页岩油气。 2160.14m 1 in. Natural Fractures 2 cm 2178.95 – 2179.16m 2160.14m 露头 美国Woodford页岩中的天然裂缝 重要的烃源岩 页岩 Barnett Core in Faulted Area Barnett Core Showing Minor Faults and Regional Fracture 重要的烃源岩 页岩 三、生油岩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 1 有机质的丰度指标 有机质丰度指标——剩余有机碳含量,指岩石中残留的有机碳含量,以单位重量岩石中有机碳的重量百分数表示。 生油层内油气生成逸出后,岩石中残留下来的有机质中的碳含量,就是今天在实验室所测定的值,故称剩余有机碳含量。 因仅有很少的一部分有机质转化为油气,大部分残留在生油层中,因此,剩余有机碳可以近似表示生油层的有机质丰度。 近些年来,我国利用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剩余有机碳含量的比值,作为沉积岩中有机质的丰度指标。一般,氨基酸总量越高,氨基酸总量/剩余有机碳的比值越低,属于好生油层。 2 有机质的成熟度指标 (1)镜质体反射率 (R0) 镜质体(Vitrinite) ——是一组富氧的显微组分,由同泥炭成因有关的腐殖质组成,具镜煤特征。 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研究煤的碳化程度已有很长历史,但是广泛用于研究分散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只不过是20多年来的事。干酪根的光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基本成分为镜质体碎片和非晶质有机物。镜质体是以芳香环为核,带有不同的支链烷基。在热演化过程中,链烷热解析出,芳环稠合,出现微片状结构,芳香片间距渐缩小,致使反射率增大、透射率减小、颜色变暗,这是一种不可逆反应。所以,镜体反射率是一项衡量生油岩经历的时间-古地温史、有机质热成熟度的良好指标。 镜质体反射率与成岩作用关系密切,热变质作用愈深,镜质体反射率愈大。 镜质体反射率用来表示有机质的演化特征,是显微镜鉴定的最简便方法。 2.热变质指数 ? 将显微镜下观察有机残体,按颜色变化确定有机质的演化变质程度。 1级——未变化,有机残渣呈黄色; 2级——轻微热变质,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