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的非烃组成 含硫化合物 硫是石油中的有害物质,硫的含量是评价石油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高硫石油:S2%; 低硫石油:S0.5%; 含硫石油:S =0.5~2%之间。 西北的石油一般低硫,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低硫,辽河油田高硫。 含氮化合物 含氮万分之一至千分之几。主要为吡啶、喹啉、异喹啉和吡咯、卟啉、吲哚和咔唑等,是重要的西药原料。 含氧化合物 千分之几,以有机化合物状态存在,称为“石油酸”。溶于石油,但不溶于水。 石油的物理性质 颜色: 白色、淡黄色、黄褐色、深褐色、黑绿色至黑色,多数为深褐色。胶质和沥青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比重:20摄氏度时,一般介于0.75~1.00之间,比重大于0.90的为重质石油,小于0.90的为轻质石油。 粘度:1泊=1达因的切力作用于液体流动速度为1厘米/秒移动1厘米每平方厘米。石油是粘性流体。厘泊=1/100泊。 大庆油田的石油粘度为19~22厘泊。 荧光性: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是一种冷发光现象,常用于检测岩芯是否含油。饱和烃不发光,芳香烃和非烃发光。轻质油发浅兰色,含胶质多的石油一般发绿或黄色,含沥青多的石油发褐色荧光。 旋光性:当偏光通过石油时,偏光面会发生旋转,这个角叫旋光角,多数为右旋,一般随含油地层年代的增长而减小。 溶解性:石油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苯和石油醚、醇等。 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 天然气:广义讲自然界所有天然形成的气体均可以称天然气。狭义的天然气是气态烃和非烃气。 天然气的化学成分 气态烃以甲烷为主,非烃气以N2 、CO、 CO2、 H2S、 H2,Ar、He气。 天然气类型 1 气藏气; 2 气顶气;3 溶解气;4 凝析气;5 固态气体水合物。 1 气藏气: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藏,为纯天然气气藏。甲烷占气藏气体成分的95%以上。 2 气顶气:与石油共生,位于油气藏的顶部,重烃气含量可达百分之几或几十,仅次于甲烷,属于湿气。 3 溶解气:溶于水或石油的天然气,常溶于饱和或过饱和的油藏中,重烃气高达40%。 4 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可逆裂解)为气体,称为凝析气,一旦采出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降低而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一般分布在地下3000-4000米深处。 5 固态气体化合物:在海洋底特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形成固态气体化合物,成为“天然气冰”,或“天然气水合物”。最早前苏联在西伯利亚北极永久冻土带发现气体水合物气田“麦索亚卡气田”。1980年美国在墨西哥湾发现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岩芯。 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天然气溶于石油和水。 天然气的热值很高 热值:每立方米天然气燃烧时发出的热量,单位:大卡/立方米。 天然气的热值一般8000~20000大卡/立方米, 而石油为10000大卡/千克,煤仅为4000大卡/千克。 可见,天然气的热值最高,燃烧最充分,效率最大,污染最小。 油田的露头 Oil Spring Oil Lake 沥青 石油地质学 侯贵廷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大陆动力学与资源工程研究所 Email:gthou@pku.edu.cn 声 明 因本课件涉及的部分内容仅用于教学,不易公开,请同学们不要上传到网上,否则责任由上传者负责。 大陆动力学与资源工程研究所 资源方面 我开设了三门课: 本科生一门——《自然资源概论》 研究生两门——《石油地质学》、《水文地质学》 教学大纲 前 言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成分、成因 第二章 储层和盖层 第三章 油气的运移 第四章 圈闭与成藏 第五章 油气田类型 第六章 含油气盆地 第七章 世界油气分布规律 第八章 地震勘探方法简介 第九章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第十章 海相油气地质 第十一章~第十四章 非常规油气地质(1~4) 第十五章 石油安全 教学参考书 柳广弟,2010,石油地质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王尚文,1983,中国石油地质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中国石油地质志编委会,中国石油地质志,1~16卷,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授课和考试方式 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 考试:读书报告 考勤占30%+读书报告占7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