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程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明朝: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一)背景:1)沿用元制,丞相位高权重;2)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二)措施: 明太祖: 1、严加控制中书省和丞相权利,大量裁削中书省的官员 2、借“胡惟庸案”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皇帝亲掌六部 3、设置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三、明朝: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一)背景:1)沿用元制,丞相位高权重;2)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二)措施: 明太祖: 1、严加控制中书省和丞相权利,大量裁削中书省的官员 2、借“胡惟庸案”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皇帝亲掌六部 3、设置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明成祖: 1、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2、阁臣可以“票拟”,最后由皇帝“批红”。 (三)结果: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四、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一)背景: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皇权受限 (二)经过: 1、康熙:设置南书房,皇权得以加强 2、雍正:设置军机处,皇权高度发展 (A、目的?B、职能?C、作用?) (三)结果:军国由皇帝一人裁决,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完 * * *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程标准: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中央与封国矛盾日益激化,诸侯连续发动叛乱,导致王国问题的产生(根本原因)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 (一)西汉专制集权的加强 1、原因:西汉初年王国问题的产生 2)汉景帝采取“削藩”(直接原因) 问题:导致汉初“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之后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集权? 刘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 西汉前期形势图(郡国并行制) (1)汉景帝削藩平叛: 1、削藩:采纳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夺王国封地 2、平叛:诸侯王发动“七国之乱”,后被景帝平定并废除诸侯王军事、政治权力 (2)汉武帝加强集权: 1、设“刺史”,监察地方; 2、实行“推恩令”,扩大中央直辖区; 3、酎金夺爵,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 2、措施 设置刺史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实行推恩令 (1)汉景帝削藩平叛: 1)削藩:采纳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夺王国封地 2)平叛:诸侯王发动“七国之乱”,后被景帝平定并废除诸侯王军事、政治权力 (2)汉武帝加强集权: 1)设“刺史”,监察地方; 2)实行“推恩令”,扩大中央直辖区; 3)酎金夺爵,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 2、措施 3、影响: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1)中央直属区扩大,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2)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弊端:权力集中,导致东汉后期 “代行天威”的外戚和宦官互相倾轧,造成政局长期动荡。 (1)原因: 问题:导致唐朝中叶“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之后的唐朝陷入什么局面? (2)后果: 1)地方权力膨胀,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唐由盛转衰。 1)为守卫疆土,在边境设藩镇,派节度使 2)玄宗晚年安于享乐,疏于朝政 (二)唐末五代的割据混战 1、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形成 “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了哪些严重影响? 尽管唐朝大将郭子仪、 李光弼最后平定了叛乱,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在唐朝后期150年里,河北57个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内地许多节度使也效法,各占一方,唐朝的统一局面破坏了,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全国四分五裂,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二)唐末五代的割据混战 1、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形成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等现象出现的本质是什么? 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林立局面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分裂局面形成 2、唐末至五代割据局面的发展演变 二、宋初加强中央集权 收精兵 (军事) 削实权 (行政) 制钱谷(财政) 禁军划归“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有什么利弊?) 削夺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文官做州郡长官,置通判等(有什么利弊?) 地方财赋大多由中央掌握 杯酒释兵权 1、措施 夺取朝中大将的兵权 2、评价 结论:北宋在中央分割削弱相权;在地方防止藩镇割据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