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第四讲:对仗
诗律及近体诗的创作;回顾前面所讲知识;回顾前面所讲知识;一、关于对仗;二、对仗要求;三、近体诗的对仗;四、对仗的类型;1、人有鲲鹏志,国呈龙虎姿。
2、凤来春正好,龙起日初长。
3、国远国兴凭国策,龙飞龙跃靠龙人。
4、美酒千樽欢送玉兔归山,赞歌万首喜迎金龙出海。
5、南疆雨北国风风调雨顺,东海龙西山凤凤舞龙飞。
6、玉兔归时深慕人间春色美,金龙起处喜看华夏蓝图新。
7、龙年龙裔看龙腾龙飞天上,春年春风送春到春满人间。;(二)宽对
宽对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词性相同即可。
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轻”本与“明”不相对,但其谐音字“青”却能与之对仗;而它构成的“轻裘”,在词性和结构上都能与“明月”对仗。“非”,不是,“谢”???让给,都是动词,可对。“儿曹”,年轻人,与“俗物”都是名词,可对。;(三)邻对
用词义门类比较接近的词构成的对仗,称为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与数量等,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
如白居易《感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却可以算是门类相近,因此属于邻对。;(四)自对
自对也叫当句对,指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
如李商隐:“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诗中有很多自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五)借对
借对又称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构成对仗。
1、借义对,是借用多义词的某一种意义构成对仗。如杜甫《曲江》:“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的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七十”,用的是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
2、借音对,是利用同音关系来构成的对仗。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又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六)流水对
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
如杜甫《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是承接复句,必须是从四川的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阳,先后次序不能倒置。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又能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七)扇面对
扇面对,又称“?扇对?”,“隔句对”,指 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
如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诗歌的首联、颔联本联内不构成对仗,而两联间却能构成对仗。
又如韦庄《杂感》:“莫悲建业荆榛[zhēn]满,昔日繁华是帝京;莫爱广陵台榭好,也曾芜没作荒城。”这两联便是“扇面对”。;(八)事对
事对,用相似或相反的人物故实构成的对仗。
如宋玉《神女赋》“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就是事对。;(九)言对
言对,指不用典故的对偶句。
如《上林赋》“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就是言对。
王力《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拿今天的话来说,言对就是不用典故,事对就是用典故。”;(十)正对
正对,又称真对,的对,指上下两句意义相近的对仗。它是律诗里用得最普遍的对仗形式。正对要力求工整。
如孟阳《七哀》:“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
又如蔡梦弼《草堂诗话》:“貔虎闲金甲,麒麟受玉鞭。”
注意:有一种对仗叫“合掌对”,上下句同义,意思重复,是一种拙劣的对仗,是对仗时应当避免的。;(十一)反对
反对,就是前后两个语句意义相对相反。如: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前句写和敌人斗争横眉冷对,后句写为人民服务俯首听命,两相对照,相反相成,对立统一,表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2、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人遗矢”和“鬼唱歌”强烈对照,深刻揭露了旧中国是人民的地狱、魔鬼的天堂的现实)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士兵浴???奋战、伤亡惨重和将帅们纵情享乐、不恤士卒的事实,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主题);撰写对联;撰写对联;对联训练;对联训练;对联训练;对联与高考;对联与高考;对联与高考;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