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农业项目蒙城项目区社会影响评价.doc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蒙城项目区社会影响评价.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蒙城项目区社会影响评价

案例一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蒙城项目区社会影响评价 第一部分 项目区的背景与目标 一、背景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引用世界贷款,在山东、河南、安徽三省九县大规模治理盐涝的农业项目。于1982~1987年项目实施阶段完成后,由世界银行与联合国粮农业组织投资合作中心编写《项目完成报告》,于1993年10月进行了“项目影响评价”。 该次评价是在项目实施完成后第八年,按照我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方法,集中考察项目与社会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实际表现和结果。作为“农村发展项目”,因原评估无具体指标的规定,评价以能够衡量项目实际效果和影响为原则,采用一般通用的社会评价指标。 评价范围限于蒙城县内,以便减少农业的地区差异,提高分析的准确度。选定蒙城县的主要原因是,其项目效果突出,因果关系明显,资料和数据比较完整、真实、可靠。 二、项目区和项目目标 1.项目区。蒙城县地处淮北平原,全县耕地12.82万公顷,其中砂姜黑土10.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82.7%。该县的淮河支流的涡河两岸划定13400公顷作为项目区,进行综合治理。1982年被列入世界银行贷款的华北平原农业项目,计划总投资2933.187万元(其中:劳务859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人民币1273.18万元。砂姜黑土,土质瘠薄,易旱易涝,旱涝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区内农民长期贫困,直到1982年项目实施之前,粮食平均单产量每公顷1.7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4元,处于绝对贫困线下的最低层。 项目区地处蒙城县中部,涡河两岸,范围是8个行政乡和一个白杨林场,66个行政村,731个自然村庄,16275农户,81452人口全部为汊族,其中劳动力35568人,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耕地13400公顷,其自然条件是: (1)气象条件:属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872.9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444.5毫米,最少年降雨量505.6毫米,各年较悬殊。降雨分布的基本特征是:夏季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这是造成涝灾的气象成因,秋季降雨延续时间长,暴雨次数多,这是造成农田受渍成灾的主要因素。在项目涝渍成灾的年份16次,占44.4%。与涝渍灾害相反,夏季干旱成灾15次,占41.7%,秋季干旱成灾的年份5次,占13.9%。 (2)地形地貌条件:项目的目的和目标(县级目的和目标)。该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对土地的综合治理,改善排灌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使项目区内目标人口受益。同时,为将来同类地区的治理和开发提供典型经验。具体目标是:使治理的耕地全部达到“五年一遇”的除涝标准;有效灌溉面积和灌溉保证率都达到80%;全面实现农田林网化;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大幅度调整,使土地利用率和劳动力生产率显著提高,改善生态环境,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民生活大为提高。 第二部分 项目期内各阶段的主要情况 一、项目实施阶段(1982~1987年) 《评估报告》中所规规定的主要指标有:土方工程(排灌沟渠和平整土地),建筑物、打井、农村电网、农村道路、农业和工程机械以及化肥农药的采购等共21项指标。完成和超额完成13项,基本完成(90%以上)2项,未完成(90%以下)6项。按中期调整后的指标,完成和超额完成18项,未完成3项。未完成的指标是打井和旧井恢复,这是建设当时由于大量地面水尚未充分利用,曾将原规划的1000眼新老井调整为250眼之故。 在这一阶段项目区的主要变化是: ——水浇地:从0公顷,增至7890公顷; ——水田:从530公顷,增至3330公顷; ——人均粮食产量:从442公斤,增至1154.7公斤; ——人均纯收入:从124元,增至575元; ——通电自然村:从150个,增至487个; ——农村年用电量:从50万度,增至290万度; ——农机总动力:从1.6万马力,增至3.5万马力。 二、项目运行和维护阶段(1988~1991年) 项目实施阶段完成后,1988~1991年项目区继续进行巩固、提高和加强维护与管理: ——疏浚大沟13条(段),长47公里; ——疏浚和新挖中沟40条(段),长73公里,其中,新挖沟8条(段),长16公里; ——新挖小沟150条,长138公里; ——新挖毛沟400条,长150公里; ——维修桥梁82座 ——维修小电灌站303座 ——维修和新筑渠道1320条,长380公里,其中,新筑470条,长180公里; ——维修和新建渠系建筑物958处,其中,新建500处; ——维修变压器6台; ——维修和改造输电线路42公里; ——维修和新建砂姜路47条,长137.5公里,其中,新建39条长94公里; ——维修和新增农业机械1870台(件),其中,新增600台(件); ——补种各种树木50万株,紫穗槐300万穴; ——培训各类科技人员800人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