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简要介绍(配图).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托尔斯泰简要介绍(配图)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 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漫长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 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 次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 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 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法国的“社会自由”博得他的赞赏,而巴黎断头台一次行刑的情景则使他深感厌恶。在瑞士看到英国资产阶级绅士的自私和冷酷,也激起他很大的愤慨。但这次出国扩大了他的文学艺术的视野,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的落后的清晰认识。 1891年给《俄国新闻》和《新时代》编辑部写信,声明放弃1881年后自己写的作品的版权;1891至1893年和1898年,先后组织赈济梁赞省和图拉省受灾农民的活动;他还努力维护受官方教会迫害的莫洛康教徒和杜霍包尔教徒,并在1898年决定将《复活》的全部稿费资助杜霍包尔教徒移居加拿大。 去世前夕收到革命者匿名来信:我祝您死得平平安安 在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一年,他收到了一封革命者的匿名来信。信里说:“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我不同意您所说的人类关系只需通过爱来改善。除了从小受到百般呵护、不愁温饱的人之外,谁都不会说这种话。对于那些从小挨饿,一辈子都在暴君的压迫之下呻吟的人们,您又该说些什么呢?他们要战争,他们要设法摆脱奴隶状态。”“在您去世的前夜,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我告诉您,世界将再次血流成河,财主们,不分男女老幼,他们将一再地遭到屠杀,碎尸万段,世界将再也不容他们造孽为害。我很抱歉,您不能活到那一天了,否则,你就可以亲眼看到那个见证,从而承认您说错了。我祝您死得平平安安。” 高倡“勿以暴力抗恶”,被视作“拖了革命的后腿” 信是匿名的,有人猜想作者可能是列宁或者托洛茨基;当然,更有可能仅仅只是一位普通的革命者。 列宁与普列汉诺夫,这两位革命阵营内部政见南辕北辙的革命领袖,不约而同地撰文批判了托尔斯泰。 革命领袖猛烈批判下的托尔斯泰,终究还是愈走愈远了。在《天国在你心中》一书中,托尔斯泰喊出了“暴力即是恶”的口号——即使为了铲除暴力之恶也不能使用暴力,因为铲除暴力的暴力也是恶。如果以暴制暴,最后仍然是暴力统治,仍然是恶的世界。 老人甚至于成了政党政治的反对者:“不管哪个党上台,若要保住政权,它不仅必须利用现有暴力手段,而且还必须发现新的暴力手段。” 为世人的苦难背负十字架,为个人灵魂的自由而死 俄历1910年10月28日凌晨,列夫·尼·托尔斯泰突然决定离家出走。慌慌张张备车,急急忙忙逃走,在黎明前的夜色中,白须冉冉的老人离开了自己生活了80多年的故乡,美丽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庄园。八十二高龄,还有俄罗斯酷寒的冬天。出走第三天,在开往乌拉尔方向的火车上,托尔斯泰肺部感染,体温猛然升高,不得不在一个小火车站下车。托尔斯泰被人们认出来,引发了巨大的骚动,他的妻子、家人赶来请求他的原谅,并恳请他回家。但一切为时已晚,7天以后,在一个叫做“阿斯塔波沃”的火车站,托尔斯泰溘然长逝。 甘地、马丁路德金、曼德拉们 托尔斯泰的“非暴力”思想在其生前未能被历史解难,在其身后,却终究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渐获世人认同——甘地、马丁路德金、曼德拉们所实践了的理想,也正是托尔斯泰当年的理想。 ——他们之中,甘地是与托尔斯泰通过信的学生,马丁路德金从托尔斯泰著作中获取了灵感,曼德拉最喜欢的一部小说则是《战争与和平》。 “总有一天,人类会终止争斗、厮杀和死刑。他们将彼此相爱,这个时代不可阻挡地将到来,因为在所有人的灵魂中所植人的不是憎恨,而是互爱,让我尽所能,以使这个时代尽快到来。” * *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