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研究综述.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渊明研究综述

陶渊明研究综述 2007年陶渊明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公开发表的陶渊明研究论文有近250篇,数量较之于以往有了较大的增幅(按2005年160余篇,2006年190余篇)。现就笔者所见,将2007年的陶渊明研究论文分类综述如下: 一、思想研究 陶渊明的思想一向是争论的焦点。张二平《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儒学传》(《九江学院学报》第四期)、孟国中《论陶渊明的“不朽”价值追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第二期)都旨在说明虽然生活在玄学大盛的东晋时代,陶渊明的思想还是以儒家为主。孙文起《东晋儒学新变与陶渊明思想》(《九江学院学报》第二期)指出汉末至东晋,荆、江地区的儒学传统是“兼容博宗”、“慕通义理”,传统观念中“仕”与“隐”的对立一度趋于淡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陶渊明的思想也由先秦“原儒”的“复古”发轫,沿着“黄唐”之情一路衍生开来,在对“真淳”之世的追忆中寻找着“任真”与“守志”的平衡。柏俊才《陶渊明天师道信仰考辨》(《山西大学学报》第五期)陶渊明生活在佛教、天师道教兴盛的晋、宋之际,他的思想主流是儒家,但不可避免地杂糅了佛教、天师道的因素。谢淑芳《20世纪大陆研究陶渊明与佛教关系成果概述》(《九江学院学报》第一期)细致梳理了20世纪大陆专家对陶渊明与佛教关系的成果,得出研究者主要从陶渊明的思想渊源、交友往来(主要与慧远等佛教徒)、诗文中所用词汇等角度来阐发其与佛教的关系的结果,提出如果从宏观的时代特色与微观的生活氛围两个角度,多侧面地考察渊明的个性、性情、思想、交友、作品风格、语言等因素,或许能从中得出他与佛教关系的比较确切的答案。张学君《向死而生:论陶渊明的生命意识》(《宁夏大学学报》第一期)指出对死亡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丰富了陶渊明诗歌的内涵,增加了它的情感分量,让我们知道他的平淡下面还涌动着一种焦虑。诗人虽然是避世的,但却不是厌世的,他的所有举动都不过因为对现世人生的热爱和留恋。对着死亡的冰冷感受生命的热情,这就形成了他那执著而温厚的悲悯情怀。 陶渊明追求的就是真、适意的存在,本身就符合美的本质。??的美学思想长久以来也颇受关注。魏耕原《外淡而内奇:陶诗的审美追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第四期)指出陶诗平淡的外表,或者说特意淡化的外在却包裹着让人惊奇的内在。这不仅体现在使用率极高的“奇”字上,而且也体现在他的田园、咏史、咏怀诸作中。透过淡化的表层,我们可以感受到爱与憎的碰撞,感知到内心的激荡与不平。潘多灵《对痛苦的审美与超越:论陶渊明的内心世界》(《世界文学评论》第一期)指出:在仕与隐的选择中,在对正义的张扬和对节操的坚守过程中,陶渊明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在无摆脱的悲剧命运面前,走出了一条对痛苦的审美与超越之路。张海燕《从审美的日常生活化谈起——再论陶渊明的审美超越》(《名作欣赏》第二期)指出诗歌创作是陶渊明本真的生存方式的一种体现,正是建立在对自己的悲喜人生和苦乐年华进行深层体验的基础上,诗人才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平庸,超越了穷达生死的羁绊,真正做到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廖志斌《陶渊明宦途十三载思想变化浅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第六期)通过对陶渊明的士大夫情结与特立独行个性的斗争、家计营生与违心宦途的矛盾、复国振兴的失落与宦途黑暗的厌倦方面分析,阐述了陶渊明由立志报国到归隐田园的思想矛盾斗争过程,揭示陶渊明人生追求转折的根本原因。裴登峰《陶渊明“质性自然”的内涵》(《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第二期)指出影响陶渊明人生道路与艺术境界的因素,除了社会环境的外因,还有“质性自然”的个性、求“静”的心态、性情之“趣”、生活之“娱”,其中“真”为最根本特性。另外,谭忠国《论陶渊明与他人的和谐》(《怀化学院学报》第十期)分与古圣贤先辈的神交及同时代亲友的和睦相处两个方面,来说陶渊明与他人的和谐。吕艳《陶渊明晚年诸子不立的憾恨》(《枣庄学院学报》第三期)指出陶渊明身后的失望、苍凉除了自己怀抱理想而无良辰佳时外,还应有五子的懒惰丧志、平庸无为的憾恨。 二、生平、故里考证与作品 由于陶渊明作品文本中多有异文,因此引起不同的推测。顾农《从两首诗看陶渊明的生年》(《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指出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和《游斜川》两首诗看,陶渊明的生年当如传统的说法在兴宁三年(365)。 关于陶渊明故里争夺向来也是很激烈的。德安县吴山乡灵龟石发现一块墓碑,上刻“故陶潜公之墓”字样。2006年,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对此进行了考察。欧阳春、李宁宁《靖节祠、明碑与德安的“陶渊明故里”》(《九江学院学报》第二期)认为德安灵龟石作为“陶渊明的柴桑故里”极有可能。因为它是九江地区明清时期陶氏人口最多的聚居地,而明清陶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宋元时期,文物的发生又可以上溯到东晋时期,并且这一带关于陶氏的传说最为集中。王贤淼、吴国富《陶潜墓、牛眠地与渊明故里》(《九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