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戏之“说关”与“吊场”.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戏之“说关”与“吊场”.doc

南戏之“说关”与“吊场”   内容提要 “说关”、“关子”普遍应用于南戏的创作与演出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北杂剧中也同样有此现象。南北地域相隔,但在说关(或关子)的运用上却不谋而合。说关之“关”,被释作情节之“关目”,在内涵上还有些距离。剧作家之所以将有关表演内容舍去,用一“说关”替代,恰说明此类内容在不同剧作中皆有所表现,以至形成为伶人耳熟能详,举手即来的“通同俗套”、表演范式,每当演至此类情节,只要略作提示,即可心领神会。“吊场”在早期南戏中即已出现,“吊场”的运用,近似于“说关”,亦是仅以戏剧术语作表演提示,至于“场”如何“吊”,填补何等内容,用什么样的表演连接上下情节,则全靠演员凭借舞台经验临时发挥。“吊场”与“说关”,均为当时歌场的共同套路。演员看到提示,即知如何表演,用不着剧作家刻意安排。这是戏曲表演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主要标志。   关键词 南戏 说关 吊场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徐州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预研究项目《中国古代戏曲传播史论》(项目批准号:08XWY01)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南戏在表演过程中,善于将各类艺术符号聚合,以丰富表演形式、加大内容之含量,还表现在“说关”的运用上。如《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十二?i,“(见生旦介)(生借衣介)(说关介)”;第十三?i,“生说关子介”;第十四?i,“(末上见外介)(外说关)(末禀院本)(外打认说关子配合介)(外唱)”(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252页)。《小孙屠》第十一?i,“(见外说关介)(外)”。这一专业用语,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多次出现,有的剧本中出现还不止一次,恰说明说关、关子已普遍被应用于南戏的创作与演出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北杂剧中也同样有此现象。如元刊本《遇上皇》第二折,正末“(做过来吃酒科)(做啼哭)(驾问了)(做说关子了)”;《介子推》第二折,“(说关子上)(听住)”,第三折,“(楚使上云住)(打认住)(太子云)(关子了)”;《拜月亭》第二折,“(做着忙的科)(孤云了)(做害羞科)……(孤云了)(做说关子了)(孤云了)(做羞科)”。可知,南北地域尽管相隔甚远,但在说关(或关子)的运用上却不谋而合,不由令人称叹不已。   我们知道,南戏产生于北宋、南宋之交,以其“能够熟练地运用诗、歌、舞的综合舞台形式来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比较复杂的场景”,“尽管它的许多表现方法还透示出原始性和粗糙性,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从此走向成熟”,(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第一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69页)“成为统括全部中华戏剧的典型样态”(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第一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72页)。先后与北杂剧在各自发展地域内艰难地实现了由说唱艺术至表演艺术的整体蜕变。就个体演化而言,自然是动态的,但就从属于不同表演体制的南、北戏曲来说,两者间又似乎没有多少联系,所取资的艺术源头有些差异,所产生的地域文化氛围也不尽相同。所以,南北戏曲除在剧作取材上多有叠合外,各自在艺术形式的外在特征、剧本体制、演唱曲调、脚色设置、表演风格上,都出现较大差异,似乎难以捕捉先后影响、渗透的痕迹,尤其是早期剧作。然而,在这独立发展的两大戏曲系统中,何以同时出现“说关”,倒颇耐人寻味。   “说关”一词,《辞源》、《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国曲学大辞典》、《中国昆剧大辞典》等均未收录。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收有“关子”一词,并于引用例句后解释说:“关子,一般指故事情节而言,……现在说唱家的习用语‘卖关子’,则是专指故事情节发展到听众欲罢不能、急待知晓的地方,而故意暂时放下不说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676页)龙潜庵的《宋元语言词典》,释“关子”为“戏剧中的关键情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第362页),较《元曲释词》所释“故事情节”之表意程度则有所强化。《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释“关子”作“为吸引观众而造成的悬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第673页),是针对目下曲艺表演艺术而言,与《元曲释词》所进一步阐释的引申义相似。蓝立?q《汇校详注关汉卿集》,在为《闺怨佳人拜月亭》作注时,亦释“关子”为“情节”。(中华书局,2006年,第535页)就词义而论,《说文》释曰:“关,以木横持门户也。”即门栓。由此而引申,关子即所谓“紧要处”,不少辞书释“关子”,多由此而生发。用为戏剧术语,“关目”与“关子”在某些方面比较接近,元刊本《古今杂剧》,时常在所编剧目前,冠以“新编关目”之类文字,一些戏曲批评家如贾仲明、王骥德、李渔以及后来的王国维等人,也往往以“关目”指称剧本情节。所以,关目往往被认作“剧作情节的组织安排和线索的设置与构思”(吴新雷主编:《中国昆剧大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2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